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故(張橙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變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變故》中國當代作家張橙子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變故

鄰居有一小男孩愛查字典,沒事就背兩句字典上的文字,有時則乾脆信口胡謅,以顯示他的博學。一天,小孩放學回家,就在巷子拐角處背誦道:「變,變故,突發的非常事件!變故,因變而故去!」要是在往常,我會毫不在意小孩念了什麼,挺多看一眼他那碩大的書包,然後自語道:「又胡扯!」我曉得他愛胡扯。但是,這日,當他說到「變故」是「因變而故去」的時候,不知怎的,我忽然想到了杞大媽,因為我覺得,杞大媽就是因為一場變故而去世的,多麼像小孩所說的「因變而故去」啊!如若不然,杞大媽眼下肯定會在她家的小賣店裡幸福地微笑着,以看空的目光打量着來來去去的人們!

認識杞大媽是在搬到尚園小區之後不久。那時候小區離小城的商業區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平常買點油鹽醬醋什麼的,都願意在小區旁的小賣店裡解決。杞大媽家的小賣店離得最近,貨物也多些,所以,我總願意到她的小賣店去。杞大媽那時約莫70挨邊的歲數,身體健碩,一雙明亮的眼睛裡精氣神十足。當客人來店時,她就和藹地笑着。當客人因為三毛五毛的零錢湊不足而要去動用躉錢時,杞大媽就說:「算了算了。」當客人要認真時,杞大媽又說:「那就下次吧!」當然,如果客人下次真的要給時,杞大媽又說:「啥,上次欠的?沒有吧,你肯定是記錯了!」然後,杞大媽就堅持不收。也許就因為覺得老欠着她似的,許多人就習慣了到她的店裡買東西。我也是這種心態。畢竟,早幾年,大家的收入都不是很好。對於杞大媽這種異於其他商人的豁達,有時我就想,會不會是她這裡的東西本來就賣的貴呢?但經過暗中比較,這種情況並不存在。

由於隔三差五地打交道,對杞大媽家就漸漸地有了一些了解。我發現,其實杞大媽開店並不是為了賺錢淘生活的。這一點,我最初是從她家的小洋樓的規模來判斷的。我斷定,僅靠這一點點小賣店,哪怕你勒緊腰帶生活,那也是萬萬造不起樓的。我由此推斷,她家肯定還有其他的產業。我猜的沒錯!據說,她的老伴和兒子都是賺錢的好手,她的孫子也參加了工作,已經成家立業了。一家人,個個都有收入,要不然,也建不起這白亮亮的三層小樓。小樓建起了,又有臨街的鋪面,開個小店當然是不錯的選擇了。我又猜想,一來,這麼大個家,得要有人看;二來,杞大媽又到了怕寂寞的年歲,兩者兼顧,於是就開了這店。一問,杞大媽說:還真是這樣!你瞧,這不為吃不為穿的,一天到晚還有人來說會兒話,末了還有幾元錢進賬,這多好啊!

了解到這一層以後,我明白了:怪不得她那麼豁達,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當然,杞大媽也不是那種有錢就瞧不起人的人,因為她的目光里似乎只有慈祥,而沒有歧視,包括對那些來店的衣着樸素的民工。有時,民工們因為暫時拿不着工錢,就來跟杞大媽賒賬,老太太也會毫不猶豫地給他們拿貨。有的賒幾回後不見了蹤影,杞大媽也不怎麼在乎,仍然和藹地笑着。

日子久了,許多人都知道小區旁的小洋樓里有個慈祥的老太太。大家都說,杞大媽真是個好人啊!而有的則感嘆,瞧哪,杞大媽那日子過的,那才叫神仙呢!大家都預言說,等再過年把,杞大媽可能就要抱上重孫了,到時候,一家子樂享天倫、其樂融融的,杞大媽精神又好,人又樂觀,指不定要活到一百歲呢!

但是,像宿命一樣,很多人逃不過咒語般的古話,而有的,則乾脆就像是去印證似的。杞大媽也沒能繞過「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雲」這句古話。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條黑影翻牆跳進了杞大媽家的小院,並從院裡閃進了杞大媽的小賣店。那時,所有的人都在熟睡。但是,那條黑影在店裡弄出了聲響,由此驚動了杞大媽的家人。這時辰,這聲音,杞大媽的一家都曉得:店裡進賊了!於是,先是杞大媽的兒子、老伴起了床,接着,杞大媽也起來了。幾個人相跟着打開小賣店的門,拉亮了燈。那賊正在翻箱倒櫃,忽然看見燈亮,知道被人發現了,便打開了事先摸探好的通往街道的門,奪路而逃。杞大媽的兒子、老伴喊着「抓賊」,追了出去。杞大媽也跟着追了幾步,覺得趕不上,然後就折回來叫她的孫子。她的孫子二十多歲,年輕人瞌睡好,竟然對家裡進賊的事全然不知。聽到奶奶喊他,急忙披了衣服出來,然後就按杞大媽的指點追了出去。追了不遠,就看見爺爺和父親正在與那賊人撕打。孫子參與了進去。就在這時,那賊人掏出了刀,第一刀,爺爺應聲倒地;第二刀,剛剛趕到、思維都還不太清晰的孫子應聲倒地……

民警趕來,抓住了那賊;救護車趕來,救活了爺爺。然而,一通爆竹響,杞大媽的孫子,一個剛娶了妻的青年,不可逆轉地去世了。

杞大媽悔啊,悔不該轉回去叫醒孫子!但是,悔有什麼用呢!除了深深的內疚和悲傷,杞大媽還要面對家人的苛責。畢竟,孫子是家裡最青壯的人,更是一家人的希望啊!

埋葬了孫兒,杞大媽就再沒有開過小賣店的門了。我有時路過她家,看見她就站在門前,木木地倚門而望,跟她打招呼也不應!我看見,她額前的幾縷亂髮悄悄地白了。

見此情形,有隔壁鄰居的同齡人也到她家裡來勸她,要她放下心裡的自責。但是,杞大媽做不到。她覺得,是她一手害死了孫子,又一手導致了自己的兒子失去唯一的兒子、孫媳婦失去了丈夫,這種多重的罪孽感讓她無法原諒自己。她要隨孫子而去!

三個月後,杞大媽死了,死時,已經瘦成了一把骨頭。出殯那天,許多不是親戚的人都掉了淚。她的孫媳婦挺着個大肚子,在二層的走廊上安靜地坐着,心情複雜地看着進進出出的人們。

目睹過杞大媽的際遇,我有時想,古人為何要造出那麼多關於悲歡離合的古話,然後又讓人們去經歷、去印證呢?要是古人沒有說過那些話,杞大媽的命運會不會好一些呢?想到這,我又想起了那小孩說的:「變故,因變而故去!」這會不會又是留給後世的一句咒語啊?我希望不會。 [1]

作者簡介

張橙子,男,業餘作者,詩歌、散文偶見於《西南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