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人用五種禽鳥代表「五倫」關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代五倫

來自網絡的圖片

古人用五種禽鳥代表「五倫」關係唐以後我國出現了一幅以倫理為主題的吉祥圖,名為《五倫圖》或《倫敘圖》。這幅圖以鳳凰、鶴、鴛鴦、鶺鴒、黃鶯分別代表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道,蘊含着深刻的傳統文化內涵。[1]

孟子提出五種人倫關係

傳統吉祥圖大部分通俗易懂,家喻戶曉。但也有一些內涵極深,若無國學根基,便不知其寓意何在。如經常出現在繪畫、瓷器、刺繡等上面的《五倫圖》,表面上看只是一幅花鳥圖,與其他花鳥作品無多大區別,實際上卻大有深意。

《五倫圖》的畫面是以鳳凰為中心,在樹、石、花卉、水中還有仙鶴鴛鴦鶺鴒、黃鶯四種禽鳥出現。從這幅圖的名稱可知,這五種吉祥禽鳥分別代表五種人倫關係。哪五種人倫關係?就是《孟子·滕文公上》所說的:「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即父子、君臣、夫婦、長幼(兄弟)、朋友之間的關係和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五倫圖》中,以鳳凰比喻君臣之道,仙鶴比喻父子之道,鴛鴦比喻夫妻之道,鶺鴒比喻長幼(兄弟)之道,黃鶯比喻朋友之道。

顯然,《五倫圖》是古代藝術家根據孟子上述這段話創作出來的。但問題是,孟子明明說為了使人有別於禽獸,「聖人」才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但為什麼後人偏偏用禽鳥象徵「五倫」呢?難道人對倫理道德的遵循和掌握還不如這五種禽鳥?

學習動物長處 反映謙卑態度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孟子的人倫觀是怎麼形成的。孟子提到的「聖人」,是指舜。《尚書·舜典》載:「帝(舜)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舜發現當時百官種族之間不夠和睦,人們家庭內部也不夠和諧,便起用契擔任司徒一職,負責教化工作,還要求契以寬厚為本。「五品」即「五倫」,又稱「五典」、「五常」,但其含義與孟子所說的「五倫」不完全一樣。後世注釋者多認為「五品」是指父、母、兄、弟、子,推行「五教」,是要達到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目的。後來,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此基礎上,孟子在「五倫」中增加了君臣關係和朋友關係,從而把「五倫」從家庭倫理規範擴大到整個社會都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

現在回過頭來解釋前面的問題。《五倫圖》以五種禽鳥象徵「五倫」,雖然是藝術家的創作,但並非牽強附會隨便湊合,而是根據前人對這五種禽鳥生活習性的深刻認識創作出來的。圖中五種禽鳥形象優美、姿態各異,再配以樹、石、花、水,使畫面更加自然生動。這種寓教化於美術的方式,無疑使傳統倫理道德教育更加立體化、多樣化。

古人認為,雖然人是萬物之靈,是地球上最高級的動物,但人和萬物之間是互相依存的關係。每一種動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人類應該學習的優點。人類學習動物的長處,並不意味着人不如禽獸,而是反映了人類面對萬物時應該保持的謙卑態度。

鳳凰是古籍屢次記載過的「神鳥」。《山海經》稱鳳凰「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太平」。《韓詩外傳》稱鳳凰「戴德、負仁、抱忠、挾義」,天下有道則鳳凰出現。《禽經》稱「鳥之屬三百六十,鳳為之長,又飛則群鳥從,出則王政平,國有道」。故後人在創作《五倫圖》時,用鳳凰表示君臣之道,寓意「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孟子稱「君臣有義」,其含義大概也是如此。

仙鶴象徵父子 鴛鴦代表夫妻

《五倫圖》為什麼用仙鶴象徵父子關係?很多人都知道,仙鶴在古代是長壽的象徵,《淮南子》稱「鶴壽千歲,以極其游」。鶴在禽鳥中,地位僅次於鳳凰,在古代是一品文官的標誌。但鶴的另一層內涵現在知者甚少,這層含義源於《周易》。《周易》中孚卦「九二」爻辭:「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鶴父在山陰鳴叫,鶴子隨之鳴叫相和,父子之間一唱一和,這是鶴的天性,猶如「父子有親」,故後人用鶴來象徵父子關係。

鴛鴦代表夫婦,則人所共知。此種觀念在晉代以前已有。晉崔豹《古今注·鳥獸》云:「鴛鴦,水鳥,鳧類也。雌雄未嘗相離,人得其一,則一思而死,故曰匹鳥。」故選擇一種禽鳥代表夫妻關係,非鴛鴦莫屬。孟子提出「夫婦有別」,是提倡男主外女主內,跟現代社會的夫婦之道有所不同。

很多人對鶺鴒也不太熟悉。它是一種嘴細,尾、翅都很長的小鳥,頭頂黑色,前額白色,形狀有的像舞台上張飛的臉譜,所以人稱「張飛鳥」。這種鳥只要有一隻離群,其他鳥就鳴叫起來,焦急地尋找同類。故《詩經》有「鶺鴒在原,兄弟急難」之句,後人便用鶺鴒代表兄弟之道,這種關係的準則是「兄友弟恭」,即孟子所說的「長幼有敘」。

朋友之間最重要的行為準則是講信用,所以孟子說「朋友有信」。哪一種禽鳥最講信用?候鳥很守信,每年準時北徙南遷,雞也講信用,每天早上準時打鳴。但這些禽鳥雖守信,卻不能代表朋友之間的關係。於是古人又從《詩經》中尋找靈感,發現《詩經》中有「鶯其鳴矣,求其友聲」之句,便用黃鶯代表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禽鳥審擇高棲 詩人比興人倫

《五倫圖》的出現,應該在唐代以後,因為至今尚未見到宋代以前的《五倫圖》。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宋代的紗繡作品,但不叫《五倫圖》,而叫《倫敘圖》。此幅作品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圖案用紗繡「二絲串」法繡成,圖上有鳳凰、鴛鴦、鶺鴒、黃鶯、鶴,各自飛翔棲息於水、芙蓉、竹、梧桐間,暗寓「五倫」。自此圖出現後,逐漸被人們認同,遂使上述五禽成為「五倫」的象徵,並隨着各種藝術門類的發展,廣泛出現在繪畫、陶瓷、木雕、玉雕、銅器等器物上面,成為廣受大眾青睞的傳統吉祥圖。

清代是《五倫圖》最流行的時期,許多藝術家和民間工藝人都參與了《五倫圖》的創作,流傳下來的作品也最多。如清末畫家任伯年,有感於西風東漸,傳統倫理道德逐漸被人們淡忘,便繪《五倫圖》贈送給友人章敬夫。

章敬夫在自識中道出了任伯年的心聲:「思我中夏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倫,歷堯舜三代以來,以導以教,化人已深。何世變日移,滔滔是也。及見禽鳥,尚能審擇高棲。詩人都比興人倫,舉凡鳳凰之系君臣、肅鴇之系父子、雎鳩之系夫婦、鶺鴒之系昆弟、嚶嚶鶯鳴之朋友,多識之益,具在三百篇中,可以人而不如鳥乎?」[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