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今偽書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今偽書考》,辨偽目錄書。姚際恆撰。最初附姚際恆《庸言錄》之後,其單行之本今見最早者為嘉慶間鮑氏《知不足齋叢書》第23集本。光緒中有歸安姚氏《晉石廠叢書》等多種刊本。1929年北平朴社出版顧頡剛點校本,1933年北平景山書社《辨偽叢刊本》和1955年中華書局《古籍考辨叢刊》本,都是顧氏點校本的再版。另有上海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斷句排印本。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共辨古今偽書91種,皆折衷前人成說而辨證之。自序雲:「造偽書者,古今代出其人,考偽書滋多於世。學者於此真偽莫辨,而尚可謂之讀書乎?是必取而辨明之。此讀書第一義也。予輒不自量,以世所傳偽書,分經、史、子3類考證於後。明宋景濂有《諸子辨》,予合經、史、子而辨之。凡今世不傳者,與夫瑣細無多者,皆不錄焉。其有前人辨論精確者,悉載於前,以見非予之私說雲。四部有集,集者別集,人難以偽。古集間有一二附益偽撰。不足稱數,故不之及。子類中二氏之書亦不及焉。」可見本書撰寫目的在於去偽存真,以利學術。全書約略劃分3類,即全偽、真書雜以偽、本非偽而後人妄托其人之名。每類中以經、史、子為序。本書是宋濂《諸子辨》、胡應麟《四部正訛》以後又一部重要的辨偽專書。本書產生於清初,與黃宗羲、胡渭、閻若璩等辨偽大家共同形成了清初辨偽風氣,對有清一代實事求是的考據學風尤其對今文經學及近代古史辨派的疑古之風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作者介紹

姚際恆(1647—約1715),字立方,號首源,中國清初學者。安徽休寧人,寄居浙江仁和(今杭州)。家有好古堂,插架甚富。少折節讀書,泛濫百氏,尤長於經,年50,始著《九經通論》,凡163卷。山陽閻若璩辨晚出古文《尚書》之偽,與姚氏不謀而合,閻氏著《尚書古文疏證》,屢引姚氏《尚書通論》以固己說。素與毛奇齡善,奇齡篤信古文,屢相詰難,際恆守所見,終不為下。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1]。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古今偽書考 相關視頻

譯夢人程何:北漂中,書的意義比書房更大
青銅時代丨羅翔:讀萬卷書的意義是什麼?

參考文獻

  1. 100部科普經典名著,豆瓣,2018-04-26
  2. 工具書及其分類,豆丁網,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