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古代中國四次大規模「移民」日本的歷史

徐福東渡

來自網絡的圖片

古代中國四次大規模「移民」日本的歷史從先秦時代開始,中國大陸就不斷有移民進入日本列島。最早用文字撰述的日本史籍《古事記》《日本書紀》中,把這些來自中國的移民稱之為「漢人」「新漢人」「吳人」「唐人」等。後來,日本對這些外來移民,有了統一的稱號——「渡來人」,再後來,統稱「歸化人」。[1]

綜合中國《後漢書》、日本《日本紀》等史料,總結大陸漢人大規模地進入日本島情況,截止到宋,一共出現了四次「移民潮」。

第一次是在秦漢時期。秦始皇橫掃六國,舊燕國和齊國民眾為逃避戰亂,分兩路逃亡日本:北路是燕國人由東北到朝鮮半島再渡海到日本,南路是山東半島的齊國人直接渡海赴日本。而另一路是山東半島的齊人直接渡海去了日本。這一時期,徐福東渡,帶領500童男童女,東渡日本,最具代表性。據說徐福東渡,給日本帶出了先進的技術,成了當時日本小野人的祖先,也就是他們的日照天皇。同時,還說當時徐福到了九州之後,生下了7個兒子,分別姓福田、福岡、福山、福海等,後來更是衍生了羽田、波多等姓氏。這樣說來波多野結衣也是徐福的後人,真是深思極恐。

第二次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主因是由西晉內戰引發百年「五胡亂華」,長期殘酷的民族仇殺,使大陸漢族人尤其是中原的名門望族不堪忍受,開始了向四周大規模遷徙的浪潮,其中一部分由東北逃向朝鮮半島,這裡相當多的一部分最後去了日本。

第三次是隋唐時代。日本大規模派出遣唐使來中國訪問學習。遣唐使回日,唐朝有時派遣送使同去。這裡隨行的中國人員,大多是得道高僧或者文化學者,由於航行艱險,加之受到日本盛情挽留,他們往往居留下來,「歸化」日本。

第四次是就宋末時代。元滅南宋,再次掀起殘酷的民族戰爭與屠殺,江南漢人國破家亡,陸續遷居日本。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四次移民潮中進入日本的中國大陸人中,雖然大多難民,但並非個個白丁,而是含有不少大師級人物。因為古代中國人移民日本,戰亂是一個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應邀「講學」「布道」亦大行其道。一些漢民族精英,不是「逃過去的」,而是日本「請過去的」。拿今天的話來說,這些人可都是中國「博導」級人物。無論是學術水平還是傳道授業精神,均堪一流。他們不僅給日本帶去技術學術,而且還帶去了中土精神之精華。如果給這些移民日本的中國老師們做個形象比喻,則可以說,他們就是「四渡東水」的「華夏文明的播種機」。

比如早在無學祖元移居日本之前,不僅有他的師兄兀庵普寧來日,而且更早的還有南宋佛師蘭溪道隆、寶慶寂圓,匠師陳和卿等人物,他們都是受到日本方面的盛情邀請,赴日講學布道的。

蘭溪道隆,被日本史學家稱為「將純正禪宗教義傳到日本第一人」。

他於1246年東渡日本傳法近三十年,開啟日本禪宗一個新階段。日本第一所具有南宋風格的純粹禪宗寺院——建長寺,就是按照他的設計開建的,寺廟建成後,他為開山住持。從此日本寺廟有了更深意的別稱:「禪院」。道隆在日本傳禪三十年,受到上至將軍貴族,下至武士平民的普遍歡迎。 

他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呢?

因為他把禪宗「世俗化」。道隆在日本講禪,不做玄遠之態,而是親民接地氣。他準確地闡述了禪宗的基本宗旨和重要命題,指出人人皆有禪性,強調「平常心是道」。他認為修行不離人倫日用,不必死記硬背經書。只要從日常生活中體悟自己內心中的禪心,也能頓悟得道。這些內容非常符合日本民眾「重實用」的特點,使禪宗為日本社會普遍接受。大批日本民眾也對道隆及其禪法尊崇有加。道隆所到之處,所主之寺,聽者眾多,從者如雲。

還有文化匠師陳和卿,他是作為宋文化使者來到日本。陳和卿書畫、佛道直至鑄造,樣樣精通。他幫助日本修造了很多佛堂佛像,諸如聞名世界的奈良大佛。

據日本歷史學者夏本涉研究記錄:南宋時代,大約有300餘名日本僧使入宋,他們歸時,不僅帶着中國文化典籍、書畫、經像,而且邀請到了像祖元、陳和卿這樣的大師級人物,一同回到日本。這些華夏大師,為日本留下不少雕梁畫柱、精美物質遺產,同時,也為大和民族的精神構造作出了祖師級貢獻。

總之,我國歷史上的歷次漢人移民日本,都為日本帶去了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促進了日本跳躍式的發展。有日本史學家曾說:「歸化人(漢族移民)其實就是我們的祖先。」然而,在日本侵華期間,這些日本鬼子忘了我們在歷史上對他們的幫助,忘恩負義,殘忍至極。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