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斯塔夫列車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斯塔夫列車炮(德文:Schwerer Gustav/Dora,英文:Heavy Gustav)),又名多拉巨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名的德國重型鐵道炮。這座鐵道炮是德國希特勒時期由克魯伯製造的超重型火炮。其設計與製造目標為提供前線部隊曲射支援火力,擊毀當時仍然為各國陸軍視為防禦主幹的大型要塞與巨型碉堡。為了追求強大的破壞力,因此該火炮口徑高達800毫米,重達1344噸,可將重達7.1噸的炮彈投射到37公里以外的目標,可將重達4.8噸的炮彈投射到48公里以外的目標。[1]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古斯塔夫列車炮
        外文名稱         Schwerer Gustav/Dora(德語)
        研製時間         1934年
        定型時間         1941年
        服役時間         1941年
        別   名         多拉大炮、古斯塔夫超重型鐵道炮


發展沿革

希特勒親自參觀古斯塔夫巨炮圖片來自360圖書館

研發背景

所謂鐵道炮,顧名思義是指由鐵道機車運輸、在軌道上發射的火炮。據美國人說,最早記錄是在美國國內戰爭期間,是在奪取彼得斯堡時,動用過鐵道炮。但那時的鐵道炮不是專門製造的,只不過是將普通的野戰火炮裝在鐵道平板車上而已,談不上是真正的鐵道炮。[2]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認為德國是不變的敵人的法國,在發現德國「施里芬計劃」的戰略效益之後,修築了當時世界上最堅固馬奇諾防線,希望遲滯與遏阻德國可能的侵略方向,將德國的侵略路線界定於馬奇諾北側的比荷盧國界上。而德國自希特勒掌權後,開戰已經勢在必行,當時各國陸軍仍然以防護力強大的要塞作為戰略據點,尤其是馬奇諾防線這類大型要塞,為了要能夠用火炮擊穿並且摧毀馬奇諾要塞的堡壘,希特勒下令進行研製超重型火炮的計劃,除了卡爾臼炮之外,這個計劃的還包括古斯塔夫超重型鐵道炮。


研發過程

1934年位於德國埃森的克魯伯公司接到來自德國陸軍司令部的一紙要求,信中表達希望克魯伯能夠設計出一款能夠擊毀馬奇諾防線上要塞的重炮,最好一炮就能打穿7米厚的混凝土掩體,或者1米厚的鋼板,然後還要從敵方炮兵無法還擊的距離外進行發射。在篤信「大就是美」的希特勒元首指示下,古斯塔夫巨炮的測試型火炮卻在1939年底於希勒斯雷奔的試射場完成測試,包括炮彈的貫穿能力檢驗;炮管以最大仰角發射,炮彈在半空中經過重力加速度的效應加持後成功地擊穿原本預定的7米厚的混凝土與1米厚的鋼板。然而令人訝異與不解的是當1940年中期在所有的測試都完成後,德國人反而將整個炮拆解銷毀(德國通過古德里安提出的閃電戰作戰方式擊敗法國,馬奇諾防線成了一紙空談)。[3]


時間來到1941年11月,克虜伯移師到達爾沃沃進行八次射擊測試,包括發射7,100千克的穿甲彈,並且留下37,210米的射程紀錄。在得到元首認可後,克虜伯以自己獨有做生意的傳統方式:買一送一。第一座重炮一毛錢也不要就轉送給德國陸軍,埃福瑞德以自己父親的名字命名為「古斯塔夫」重炮;但是第二座重炮倒是一毛也沒少的地跟軍方要了700萬帝國馬克(當時美金與帝國馬克匯率約為1:4.2),要知道這相當於十輛虎王重型坦克還要加上幾輛虎式坦克的造價;同樣地埃福瑞德以他妻子之名將第二座重炮命名為「多拉」重炮。由於歷史上多拉重炮無實戰經驗,故後人多把古斯塔夫列車炮也叫多拉列車炮。

正在射擊的古斯塔夫巨炮圖片來自360圖書館


塞瓦斯托波爾戰役

希特勒於莫斯科戰役失敗後,又在1942年捲土重來發動藍色行動,將作戰矛頭指向高加索。為了解決猶如芒刺在背的黑海艦隊基地,希特勒派遣曼施坦因元帥進攻賽瓦斯波托爾要塞。這要塞位於黑海之濱,經過俄國人的長久經營,此要塞變成了幾乎攻不可破的堅固堡壘,屏衛著俄國的黑海艦隊的安全;光是克里米亞戰爭(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時,英法聯軍曾經為了攻占此處而付出了重大的代價,而蘇聯更是在此設立大量的重型火炮,尤其是兩座名為「高爾基炮台」更是著名。德軍指揮官曼施泰因將軍一籌莫展。


德國最高統帥部了解曼施坦因的處境,為了儘早奪取這座蘇聯重要的港口城市,希特勒命令將重型武器調往前線,支援攻城戰鬥。這種武器就是納粹德國所製造的最駭人聽聞的超級大炮———800毫米列車炮。這種超級武器原本是用來對付馬其諾防線的,但是德國裝甲部隊在西線迅速取勝後,它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現在希特勒正好拿它來對付蘇聯]人。為了把火炮順利運送到克里米亞前線,德國人特地設計了三輛車廂編組構造特別的巨型運輸列車,由於沿途的橋樑都無法承受這樣大的重量,列車只好繞過很長的彎路而行駛。為了預防蘇軍飛機轟炸,陣地四周部署了高炮部隊和警戒飛機,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圍10公里範圍內日夜巡邏。[4]


當時,駐守塞瓦斯托波爾的蘇軍決心進行持久防禦,築起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和地下彈藥庫,其中彈藥庫是動員數千軍民經過長期苦戰建造起來的,為了防禦敵機轟炸或炮火襲擊,彈藥庫建在地下三十米的深處,上面覆蓋有厚厚的鋼筋混凝土,裡面儲藏了大量武器彈藥,不過,它仍然沒有抵抗住「多拉」列車炮的轟擊,彈藥庫被直接命中後摧毀,連鎖爆炸導致近千名蘇軍傷亡,可是當時蘇聯人並不知道是什麼武器造成這次災難的。


有人分析是德國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扔下了巨型炸彈,有的說是德國間諜蓄意破壞,直到戰爭結束後很長時間,在清理建築廢墟時發現有個直徑特別大的彈坑,蘇聯人才意識到是德軍使用超重型火炮發射的巨型炮彈擊中彈藥庫,引起鏈式反應彈藥爆炸,毀滅了這座無比堅固的建築。


戰爭將近持續了10天,這款「古斯塔夫」列車炮一共發射了四十八枚炮彈,摧毀了蘇軍的多處軍事基地,戰爭之後的塞瓦斯托波爾,已經沒有什麼建築還是完好的了,而這一次的戰爭,也讓蘇軍以及全世界認識到了這款「古斯塔夫」列車炮的強大之處。

現英國博物館中保存的古斯塔夫巨炮炮彈圖片來自騰訊


堪稱當時的「超級武器」的最後命運卻是被德國人自行炸毀以免淪入紅軍手中,其殘骸被發現於奧爾巴赫以北15公里,開姆尼茨西南50公里的森林中


裝備諸元

重量         1350噸
口徑         800mm
炮長         47.3m
炮管長         32.48 m(倍徑 L/40.6)
炮寬         7.00m
炮高         11.6m
火炮俯仰射界         0 - 65°
火炮射速          15發/天
火炮可用彈藥         重磅穿甲彈(總重7.1噸,炸藥200kg);重磅榴彈(總重4.81噸)
炸彈射速         穿甲彈720m/s;榴彈820m/s
炸彈射程         穿甲彈38km;榴彈48km
操作組         一個炮師(250名技術人員、一個旅負責鐵路、1000人負責後勤、兩個高射炮營)


裝備評價

被古斯塔夫巨炮轟炸過後的蘇聯塞瓦斯托波爾「高爾基」海防炮台圖片來自搜狐

由於個頭太大,古斯塔夫鐵道炮的運輸、操作、保障都極為不便,這極大地影響了它的實戰能力,僅就運輸而言,需要首先把各部件卸下來分別裝車,運炮車與兩層樓的樓房相當,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彈藥需動用六十節車皮,非常龐大,而且,由於炮身過寬,標準寬度的鐵路無法運輸,需要專門鋪設特製的軌道,到達發射陣地後,還需要藉助巨大的吊車將各部件安裝在炮架上。僅安裝好這門巨炮,就需要大約一千五百人整整忙活三個星期,在試驗彈道性能時,裝彈機還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機把四噸重的炮彈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輛輕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為了把火炮運送到試驗場,特意設計了三輛構造特別的巨型運輸列車,沿途的橋樑無法承受這樣大的重量,列車只好繞過很長的彎路而行駛,到達陣地後,先用兩台巨型起重視吊裝底座,然後安裝炮架、炮管和裝彈機構。不過,高矗的巨炮十分雄偉壯觀。[5]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機動性極強的坦克兵團和飛機已經開始替代大炮成為主攻火力。古斯塔夫雖然威力巨大,但過於笨重,不但拆裝極為耗時,還要動用數列火車總計100多節車廂運送。這門大炮需要1500名士兵合力操作,加上配備的防空部隊和維護工程師,總計人數可達4370人。由於這種大炮目標明顯而且機動性能太差,因此,德軍還有專門部隊釋放煙霧,將古斯塔夫隱藏起來。基於上述種種因素,古斯塔夫大炮在首戰大顯神威後,就沒能再有高光表現。二戰末期古斯塔夫被德軍拆解炸毀,但最終還是被盟軍發現並繳獲。


視頻

古斯塔夫多拉鐵路炮,口徑800毫米,1344 噸,炮彈7噸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