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滇王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滇王國
古滇王國

古滇王國—古滇名城,是中國西南邊疆古代民族建立的古王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境內的主要民族是古代滇人部落,歷史學家慣稱為滇族。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滇國在雲南歷史上大約存在了三百九十年,出現於戰國中期而消失於東漢中期。通過半個多世紀的考古發掘,在滇中及滇東北地區發現的四十多個滇文化遺址勾畫出古滇國的疆域輪廓:東至陸良瀘西一線,西至安寧易門一帶,北到昭通會澤之地,南達元江新平、個舊之境,南北長約四五百公里,東西寬約兩百餘公里。根據考古發現,今滇池湖畔石寨山為王室墓地,今李家山為貴族墓地,今金蓮山為平民墓地。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在這一片三角區域內,曾經有過高度發達的讓後人震驚的青銅文明,也有過男耕女織、漁歌唱晚的幸福生活,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毀滅了金蓮山附近的集鎮,而整個古滇國,也在後來的發展中,逐步接受中原文明,最終匯入了中華民族的滾滾長河。 [1]

如今,在昆明晉寧石寨山古滇文化遺址上,打造了古滇文化旅遊名城,使深厚的古滇文化從地下走到地面,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微風五月,漫步在古滇精品濕地公園,入眼是澄澈的水系、停泊的小舟,看着蔓延的蒼翠綠色、水波瀲灩,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清爽自然風光十分怡人。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古滇王國
  • 存在時間:前278年--115年
  • 疆域:以滇池中心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
  • 主要民族:古代滇人部落
  • 國都舊址: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晉城鎮

歷史

在漢朝以前,滇池、撫仙湖一帶建立了古滇國。據《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楚頃襄王時(前298年─前263年)使將軍莊蹻將兵循江上,略近蜀黔中以西。至滇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沃數千里,以兵威定屬楚",指出在楚頃襄王時,莊蹻奉命南征。大約在前279年時,領兵通過黔中郡,經過沅水往南,攻略西南。連克且蘭(今貴州省福泉市一帶),征服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一帶),一直攻到滇池(今雲南省昆明市一帶),征服了黔中、夜郎、滇等地區。莊蹻以兵威戡定其地屬楚,正要歸報楚王,而楚國的巫郡、黔中郡在前277年時再度被秦國攻占,莊蹻回國之路斷絕,遂留在滇池自立為滇王,號"莊王"。

秦始皇時,曾打敗破滇國,並開通五尺道至當地,但秦朝滅亡後,交通再度中斷。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時,滇國歸降,並在當地設置益州郡管轄,納入了漢王朝的疆域。同時賜"滇王之印",並允許滇王繼續管理他的臣民。東漢時,隨着漢朝郡縣制的進一步推廣、鞏固以及大量漢族的遷入,滇國和滇族被逐漸分解、融合、同化,最終完全消失。據黃懿陸《滇國史》的考證,古滇國當在東漢元初二年(115年)才完全滅亡。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兵臨滇國,滇王舉國投降,並請置吏入朝。於是漢武帝賜給了滇王王印,令其復長其民(這枚純金鑄就的滇王印,兩千年後出土於石寨山)。

此後,漢武帝在雲南設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權利被郡守取代了,從此受制於漢王朝的郡縣制度。到公元1世紀,榮耀一時的雲南青銅文化就完全融入到更為先進的鐵器文化之中了。

關於這段歷史,司馬遷有過一個至關重要的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39年,楚國欲將勢力範圍擴展到西南,派楚將莊蹻入滇。不久,秦國滅了巴國和蜀國,莊蹻失去了與楚國本土的聯繫,於是,"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這是史料中明確記載的一代滇王,在他之前是否有滇王存在,無從考證了。但在莊蹻入滇之前的若干年裡,滇人青銅文化已進入鼎盛時期。考古學家李昆聲教授說,拋開藝術成就的因素,這時的楚文化應比滇文化先進,至少,楚人穿鞋子,而滇人打赤腳,但滇墓里似乎並沒有留下他帶進雲南的多少楚文化蹤影,也有學者質疑這段記載。 公元前1世紀左右,這個孤立的王國終於走到了終點。一位稱雄滇池的滇王,向漢朝的使者提過一個認真的問題。他問:漢朝與我誰更大?在他的眼裡,世界不會比滇國的地域大多少。可是,不久之後,這位可愛的滇王連同他的天堂,便在歷史上銷聲匿跡了。世界遠比他想象的廣大得多,複雜得多。

漢人的遷入讓內地文化從此大規模地進入雲南,僅僅在短短100年過程中,滇人的文化便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滇國存在時間

若從 《史記.西南夷列傳》楚威王派莊蹻入滇開始算,到漢武帝元封二年 ( 公元前 109年) 設益州郡,賜滇王王印,滇國存在的時間至少有 200多年!尤中先生依據對祥雲大波那、楚雄萬家壩出土文物的科學測定,認為 "滇國形成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至公元前109年。"西漢武帝征服滇國 "賜滇王印,復長其民",滇國獨立存在的時間大約是 400年左右。 張增祺先生也以考古資料為據,認為 "滇國出現的時間至遲不晚於戰國初期,戰國末至西漢為全盛時期,西漢後期走向衰落,東漢初葉被中原王朝的郡縣制所取代!滇國存在的時間大致有500年左右,即公元前 5 世紀中葉至公元 1世紀。"

滇王之印的出土

1953年,雲南考古工作隊成立不久,昆明街頭的廢品收購站零零星星出現了一些銹跡斑斑的青銅器。這些神秘的器物與學者們所熟知的中原青銅時代的文明毫無相同之處,它們透露出來自一個獨立的古老世界的神秘氣息。

經過3年的努力,1956年考古學家終於在滇池東岸今,今天的昆明市晉寧區石寨山,一個不高的小山崗上,揭示了雲南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一個消失千年的王國--古滇國墓葬群。

小山崗極普通,東西寬200米,南北長500米,坐落在滇池岸邊,遠遠望去,猶如一頭靜臥在海邊的鯨魚。

這個小山崗叫做石寨山,這裡沒有碑石,沒有封土堆,它平淡到了沒有一點足以引發盜墓者貪婪的幻想,因而得以安寧兩千年。

1956年秋天,正式的發掘開始了,一個嶄新的、不為人所知的神秘文化嶄露頭角。

小山崗是一個巨大的墓葬群,源源不斷出土的器物,接踵而至的驚喜,不僅讓考古學家興奮不已,更讓史學家始料未及。

6號墓中出土了一枚金印--"滇王之印",《史記》對這枚金印有過確鑿無誤的記載,那是元封二年漢武帝賜予滇王的。

司馬遷在《史記》里說雲南有個被稱為"滇"的國家,但此後再沒有關於它的記載。除了後來的《後漢書》和《華陽國志》又重引述了司馬遷的記載外,沒有人再提起過。這個古滇國就此銷聲匿跡了,再沒有蹤影,沒有傳說,沒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到哪裡去了。如果不是這次發現,可能永遠也沒有人知道《史記》中這短短的記錄背後是多麼一段輝煌燦爛的歷史時代。

古滇國青銅文明的神秘出現與消失

隨之出土的文物幾乎代表了古滇國時代青銅文化的精品,有滇國重器貯貝器、銅編鐘、帶金銷的劍、黃金珠、瑪瑙、玉、車馬飾和造型奇異的銅扣飾。它們價值連城,代表着一個湮沒了的雲南古史上第一個地方政權--古滇國的真實存在。

從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雲南比世界上其它古老文明晚了1000多年。但是在接下來的年代裡,雲南人靠其才華與智慧,將青銅時代的文明發揮到了極至。至今仍然讓歷史學家們迷惑不解,這個幾乎是突然之間出現在雲南高原上的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是從哪裡發源的?。

我們對古滇國的發現越多,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就越多。比如這個消失得無影無蹤的王國的都邑建在哪裡?

以滇池為中心的區域裡,古墓連着古墓,在不深的土層下,到處散落着各式各樣的青銅器件,在滇池沿岸不深的土層下,人們修路、建房不斷地從地下挖出鏽蝕的劍矛或斧鉞,然而卻始終沒有人找到滇國的都城。

古滇文化

銅鼓

滇文化必須要求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界定。其實所有這些千古之謎與現代的聯繫線索有兩個,一個是花腰傣,另一個就是銅鼓。順着這兩條線研究下去,滇文化研究就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成果。"

銅鼓是古滇國文化的一種重要證據,世界公認中國雲南是起源地。銅鼓,由實用器逐步演變成禮器、重器,最後上升為權力和實力的象徵。

銅鼓從雲南一直流傳向廣西、東南亞一帶,考古發現當時銅鼓的影響力已經蔓延到了南亞的巴基斯坦。怎樣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將銅鼓的起源、鑄造、演變和傳播整個過程還原出來,再現世人的面前,是當前最需要做的一大課題。由此我們還可以聯繫到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和我們很熟悉的茶馬古道,從李家山墓地發掘出的琥珀珠和貝幣來看,更證明了當時與緬甸有商道可通,這些信息反映了古滇國的一種遠距貿易。古滇國文明還直接滲透和影響了越南的東山文化……

李家山青銅文化和三星堆文化有類似的之處。三星堆文化現已上升到了長江文明的起源的高度。而中國北方和中原的青銅文化由於交流頻繁,所以又有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近親繁殖的現象比較突出,體現在出土文物上風格造型的大同小異,惟獨李家山青銅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幾乎和東漢以前的北方文化無任何交叉點,無論造型、紋飾,還是所表現的主題,都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可以算是中國青銅時代中最活潑最靈動的構成,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和想象力,是雲南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徵。面對這樣的作品,能讓人產生創作的莫名的衝動。特別是貯貝器和扣飾,工藝精湛,被譽為中國青銅器的精華。還有青銅冶鑄工藝上採用的失(蝕)蠟法(此類鑄造工藝最早很可能起始於雲南),難度極大,鑄造精緻,可以說是當時工藝技術上的巔峰,曾對飛機發動機的精密製造產生過影響。作為一個雲南人,我們完全可以為先民的這些輝煌成就而感到驕傲。

青銅器

據考證,古滇國是雲南古代少數民族建立的奴隸制帝國。它勃興於滇池之濱,鼎盛於戰國至西漢時代。由於偏居西南一隅,遠離中原文化視野。古滇國曾長期湮滅於歷史塵埃之中,顯得神秘而離奇.

雲南在公元前七世紀就已存在了一種獨具風格的青銅文化。當時的古滇國民族很少受中原傳統禮教的束縛,無論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都顯得更加開放和富有創造性。就以器物和種類而言,無論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兵器、樂器還是裝飾品,樣樣都用青銅製作,而中原地區的青銅器多限於兵器和禮樂器。

尤其是青銅器上的裝飾圖案,多為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圖像和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節,栩栩如生。以裝飾題材中動物圖像而言,古滇國青銅器經常出現的就有四十餘種,大到虎豹、小至蜜蜂甲蟲,刻畫得十分精緻逼真。

古滇青銅器與我國其他邊疆文化有着較大的差別,不僅有兵器戈、矛、叉、劍等顯然受中原商周青銅文明影響的青銅兵器,更多的是以反映滇王國社會生活為主題內容的貯貝器和銅扣飾,明顯具有滇王國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徵。

滇王之謎

1955年至1960年,考古工作者們在滇池之濱的晉寧區石寨山發掘了戰國到西漢時期的古墓葬50座,出土文物4000多件,絕大多數是青銅器,說明墓葬的主人們生活在雲南青銅文化的鼎盛時期。1956年,石寨山6號墓出現了令學者們震驚的發現:一顆金質的"滇王之印"被挖了出來,《史記》有關漢武帝"賜滇王王印"的史實得到了印證,這充分說明古滇王國確實存在,它的都邑就在晉寧一帶。

史學家歷來認為漢俞元古城在史書上消失是個謎,在歷史上,即使俞元建制變更地名,也應有所記載,但南北朝後俞元古城信息中斷,俞元城到底哪裡去了呢?

《漢書·地理志》載:"俞元,池在南,橋水所出……","橋水上承俞元之南池,縣治龍池洲,周四十七里。"俞元縣境是現澄江、江川、紅塔、石林(路南)等縣區,這樣一個大縣、強縣,其縣治龍池洲應是一個繁華的不小的城池。這個城池肯定不是我們說的澄江城,那麼,漢代的俞元縣城到底在什麼地方呢?這個城池是否已經沉入撫仙湖裡了呢?

撫仙湖水下古城的內城可能是滇王離宮,而滇王離宮可能就是後改稱的俞元縣,俞元古縣城也真如百姓所說"澄江湖裡有一座沉沒的城",因地震而沉沒湖底,它正是探測到的撫仙湖下殘存的古城。

雲南省考古研究所與美國密歇根大學合作,開展為期3年的滇池區域考古調查。兩國考古專家有驚人發現:在晉寧縣晉城鎮中心,有大型建築的遺物出露於地面,判斷其為漢晉時期的器物,是省內過去考古中從未發現過的。發現地距滇王金印出土地石寨山約5公里,並且與上世紀70年代的古城址衛星圖相對比--這裡正好處在衛星圖上古城址的東北角上。考古專家推測這裡可能就是考古界尋找了幾十年的古益州郡郡址,即古滇國王城城址。 昨日,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志農帶領記者前往發現,從昆明驅車1小時來到晉寧縣,在晉城鎮核心區象山腳下,一處新翻整的工地上蔣志農小心指點,一些繩紋瓦、筒瓦等建築構件出現在記者眼前,還有一些淺埋的陶器等。

美國考古專家亨特教授一直揣着一張上個世紀70年代的衛星圖片,這裡清晰地顯示了一個長方形的晉城鎮區域內存在着一片長方形古城址,學者們把新發現遺物的點與這張衛星圖作對比,有了驚喜發現:這裡正好處在衛星圖上古城址的東北角上。衛星圖顯示,這個古城址被隨後大量的現代建築所遮蓋,發現有遺物的地點,也是晉城鎮中唯一還沒有被現代建設疊加的部分,正好是當時衛星圖上城址的一角。學者們開始興奮起來。

據介紹,2012年是中美合作對滇池區域史前聚落進行考古調查的第一年,這次調查的區域包括了晉寧縣晉城鎮、上蒜鄉、新街鄉,共60平方公里的調查面積。為什麼這裡的器物從來沒有見過?這裡曾經有過什麼建築?如果確實是古城(鎮)的一部分,那麼這裡是什麼古鎮?中美考古專家推測,這裡非常有可能是考古界尋找了數十年的漢益州郡的郡址,即古滇國王城所在地,由於這裡面臨新的建設,所剩面積已經不足1萬平方米,考古學家急切盼望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對這裡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以待揭開2000年前存在了500年輝煌歷史的古滇國王城之謎。


背景閱讀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蔣志龍介紹,古滇國是一個神秘消失的青銅王國,在中國幾千年浩若煙海的史書中,提及雲南的文字寥寥可數。史學專家們從司馬遷的宏篇巨著《史記》中,發現兩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過一個古老的王國,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之為"滇",當時住在滇池之畔的古滇國人髮髻高聳,以農耕為主……這源於戰國時期,楚王為開疆拓土,派莊蹺入滇,稱為滇王。[2]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孫華認為滇文化非常有意思,這實在是一段太精彩的歷史,不僅有司馬遷的記錄,還有石寨山出土的滇王金印,還有李家山、羊甫頭等地方出土的圖像資料,有大量的立體雕塑--青銅器,全面濃縮反映古滇文化的全貌,是雲南文化里最精彩的篇章。

這些珍貴的實物無言地證明,2000年前,滇人的經濟和文化早已發展至較高水平。以滇池地區為中心的滇文化,形成至遲不晚於戰國初期,戰國末期至西漢初為興盛時期,西漢中期開始衰落,西漢末至東漢初尚有遺風,東漢中葉以後,長達數百年的滇文化便完全銷聲匿跡了。滇文化留給世人無數謎團:古滇國的都城在哪裡?誰是古滇國的主體部族?古滇國的社會性質是什麼?有專家認為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在古滇國設益州郡,其郡治當置於原滇國都城所在地。而晉城鎮就有袁嘉穀所提的"古益州郡郡址碑"。

影視作品

20集電視連續劇《古滇王國》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演藝文化中心、北京亞視星空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玉溪市江川縣委縣政府等相關部門在昆明召開了中國西部文化博覽會簽約項目--20集電視連續劇《古滇王國》,以及中日韓江川影視基地項目說明會。會上通報了兩條振奮人心的消息:計劃投資2000萬元拍攝的《古滇王國》將於2013年10月開機,中日韓3國初擬合力出資3億元人民幣打造江川影視基地。

20集電視連續劇《古滇王國》由江川縣銅器工藝製品廠投資2000萬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影視中心和雲南省江川銅器工藝製品廠承制。簽約各方除簽約拍攝《古滇王國》外,還將利用高原明珠星雲湖和撫仙湖環境優美的地域優勢,累計投入3個億人民幣,合力在江川打造古滇國影視城。

該項目經中日韓電視製作者論壇組織委員會協商,已初步同意以中日韓名義成立影視基地,並擬訂在2013年4至5月召開中日韓電視製作者論壇會議時,派員到江川進行實地考察論證。

紀錄片《消失的古滇王國》

由雲南電視台和雲視傳媒集團共同投拍的劇情紀錄電影。

視頻

《雲南古滇王國動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