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詩文中的立春(馬西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古詩文中的立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古詩文中的立春》中國當代作家馬西峰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古詩文中的立春

農曆甲午馬年會出現我國傳統曆法中的「一年兩頭春」現象,分別是在正月初五和同年臘月十六立春。按照傳統的排序方法,立春乃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首,喻示着春天的到來。

我國古代將立春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古往今來,文人騷客對於時序更替是極為敏感的,他們往往不吝溢美之辭,紛紛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着對美好春天的熱愛與褒讚,吟下了無以數計的佳構妙制。

春天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季節,唐代詩人羅隱作有《京中正月七日立春》詩:「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游魚迸冰出。」再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立春後五日》曰:「立春後五日,春態紛婀娜。白日斜漸長,碧雲低欲墮。殘冰坼玉片,新萼排紅顏。……」兩首詩均用白描的手法,細膩刻畫了春色漸濃的過程,對大地復甦的愉悅躍然紙上。

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元代散曲作家、維族詩人貫雲石曾作《清江引·立春》:「金釵影搖春燕斜,木杪生春葉。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熱。土牛兒載將春到也。」這支元曲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的五字作為每句之首,且每句均用到「春」字,中間三句又從樹梢、水池、地氣等方面渲染出生機初綻的春意,可謂巧妙至極,讀來有春風撲面感覺。讀這兩首詩,我們仿佛看到立春時節,河堤有嫩如金色軟如絲的柳條,泥土中蠢蠢欲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風吹又生」。面對如此大好春光,又有誰不心動呢?

喜迎大地回春是立春詩中最常見的主題。唐代盧仝的《人日立春》詩云:「春度春歸無限春,今朝方始覺成人。從今克己應猶及,願與梅花俱自新。」全詩明白曉暢,一句升華意味的「今朝方始覺成人」,表露出何等歡欣的心情和煥然一新的精神面貌。蘇軾在《減字木蘭花·立春》中寫道:「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寫出了人們梳妝打扮,喜迎春天到來的場景。宋代李時在《十二月立春》中寫下這樣的詩句:「東風昨夜到疏籬,早被游蜂探得知。花子又從今日好,人情須勝去年時。盤裝薺菜迎春餅,瓶插梅花帶雪枝。勸了親庭眉壽酒,旋裁春帖換新詩。」此詩前四句說明,從今天起,不僅鮮花將迎春盛開,連人們也會精神振作,奮發有為;後四句則通過具體行動的描繪,揭示出人們迎接春天到來的無限喜悅心情,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人們「心同草木樂春天」的精神面貌。南宋中興名相張浚之子、湖湘學派集大成者張栻在其《立春偶成》中如此吟詠道:「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立春是一年之始,詩人緊緊把握住這一感受,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到人間的動人情景。大地回春,天氣漸暖,冰化雪消,草木滋生。於是,眼前頓時豁然開朗,到處呈現出一片生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那碧波蕩漾的春水,也充滿着無窮無盡的活力。此時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踏青尋春,體會那奇妙無比的春意。

[1]

作者簡介

馬西峰,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