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新聲
![]() |
《古韻新聲》,作者:編者:王前|責編:鄒聰//張楠,出版社:科學。
書籍是知識[1]的源泉,只有書籍才能解救人類,只有知識才能使我們變成精神上堅強的、真正的、有理性[2]的人。唯有這種人能真誠地熱愛人,尊重人的勞動,衷心地讚賞人類永不停息的偉大勞動所創造的最美好的成果。
內容簡介
《古韻新聲——中國傳統範疇的現代詮釋》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道」「生」等22個重要思想範疇進行了現代詮釋,展現了中國傳統範疇的合理思想成分在現代學術背景下的理論價值和應用途徑,使傳統智慧的古老「神韻」轉化成現實社會生活中的時代「新聲」,具有新的解釋功能和啟發意義。
目錄
前言 i
- 章 天 1
- 節 「天」的多重含義 1
第二節 天人關係的演變 8
第三節 天人關係的具體表現 13
第四節 天人關係的現代形態 20
第二章 道 24
- 節 「道」的原型和本義 24
第二節 對「道」的體悟 35
第三節 「道」的引導作用 42
第三章 生 49
- 節 「生命」中的「生」 49
第二節 「生產」中的「生」 52
第三節 「生意」中的「生」 54
第四章 機 56
- 節 「機」的本義 56
第二節 「機體」中的「機」 58
第三節 「機器」中的「機」 60
第四節 「機遇」中的「機」 62
第五章 氣 66
- 節 作為本原的「氣」 66
第二節 作為隱喻的「氣」 68
第三節 「氣」的現代意義和價值 69
第六章 陰陽 71
- 節 「陰陽」範疇的含義 71
第二節 作為隱性關係與顯性關係的「陰陽」 73
第三節 作為順應自然與改造自然的「陰陽」 76
第四節 作為意會知識與明言知識的「陰陽」 78
第七章 五行 81
- 節 「五行說」是功能模型 81
第二節 從產業關係角度看「五行說」 84
第三節 「五行說」引發的進一步思考 86
第八章 有無 88
- 章 「有無」的本義 88
第二節 「有」「無」如何相生? 91
第三節 「有」「無」的利用 93
第九章 心 96
- 節 「心」的本義 96
第二節 「心」的生理學和心理學根據 98
第三節 「心」的歷史作用 101
第四節 「心」的當代價值 103
第十章 象 112
- 節 「象」的含義 112
第二節 「象」的層次 114
第三節 「象」的基本特徵 116
第十一章 取象比類 119
- 節 「取象比類」的本質 119
第二節 「取象比類」的過程 122
第三節 「取象比類」與隱喻的比較 126
第十二章 情 131
- 節 作為傳統範疇的「情」 131
第二節 「情」在直覺思維活動中的作用 133
第三節 「情」的社會功能 134
第十三章 意 138
- 節 「意」的本義和層次 138
第二節 「意」在直覺思維中的作用 140
第三節 「意」的現代學術價值 144
第十四章 理 149
- 節 「理」的本義 149
第二節 「理」在認知活動中的作用 151
第三節 「理」的現實價值 153
第十五章 實 156
- 節 「實」的本義 156
第二節 與「實」相關的範疇 157
第三節 「實」的現代價值 159
第十六章 格物致知 164
- 節 「格物致知」的本義 164
第二節 「格物致知」展現的直覺過程 167
第三節 「格物致知」的現代價值 170
第十七章 術 174
- 節 「術」的基本類型及其特徵 174
第二節 「術」的基本思想特徵 183
第三節 「術」的成就和不足 189
第十八章 器 197
- 節 「器」的本義 197
第二節 「器」的歷史作用 198
第三節 「器」的現代價值 202
第十九章 中庸之道 206
- 節 「中庸」的本義 206
第二節 「中庸之道」的現代價值 207
第二十章 和 211
- 節 「和」的本義 211
第二節 「和」的歷史影響 213
第三節 「和」的現實價值 214
第二十一章 德 217
- 節 「德」的本義 217
第二節 「德」的歷史影響 218
第三節 「德」的現實價值 220
第二十二章 體用 224
- 節 「體用」的本義 224
第二節 「體用」的歷史價值 225
第三節 「體用」的現實意義 227
後記 230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知識?,搜狐,2016-08-13
- ↑ 理性,是解決絕大多數問題的關鍵,搜狐,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