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馬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古馬鎮是河北省灤州市下轄的一個鎮。全鎮總面積69.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256人(2017年),人口以漢族為主,另有滿、壯、布依、苗等10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1.14%。
鎮人民政府駐古馬村。[1]
歷史沿革
古馬鎮位於灤州市東南部,東鄰響堂鎮,南與灤南縣接壤,西部毗連小馬莊鎮,北與灤州鎮搭界。2002年1月機構改革,原古馬鄉、興隆莊鄉撤銷合併組建古馬鎮,鎮政府駐地古馬村,距縣城12公里。全鎮總面積69.65平方公里,轄29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1256人(2017年),人口以漢族為主,另有滿、壯、布依、苗等10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1.14%。有耕地86244畝。
行政區劃
古馬鎮轄29個村委會:古馬、潘莊、港北、傅莊、塘坨、店坨、興隆莊一、興隆莊二、興隆莊三、興隆莊四、大霍莊子、小霍莊子、曹北店子、東老里莊、西老里莊、小老里莊、腰老里莊、小趙莊子、南新立莊、南張莊子、小宋莊、南王莊、小門莊、大門莊、克家莊、魯各莊、柴各莊、張邊莊、包麻子。[2]
經濟概況
綜述
經濟以農業為主,為全縣花生重點產區,農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化建設成效突出。1986年、1996年和2003年工農業總產值(含興隆莊鄉)分別為1390萬元、1.39億元和2.92億元;社會總產值分別為2200萬元、1.7億元和4.67億元;國民收入分別為2017萬元、1.36億元和3.09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485元、2815元和3450元。1996年實現小康。
農業
2003年,全鎮糧、油、瓜菜、果品種植面積比為12:10:4:1。隨着水利設施的完備和生產條件的提高,糧食作物複種指數提高,單產也不斷增加。1986年糧食作物占27535畝,2003年占29000畝,畝產由1986年的308.6公斤提高到607公斤,增長了96.7%,糧食總產由1986年的8496.4噸增加到17600噸,翻了一番;花生生產自1993年實行覆膜精種,到2003年,單產、總產分別比1986年增長了1.5倍和1.7倍。
2003年乾鮮果品種植4198畝,比1986年的1851畝增長了1.3倍;總產5000噸,比1986年的755噸增長了5.6倍。大棚瓜菜自1990年起得到推廣,1996年大棚面積達到1000畝,2003年全鎮大棚瓜菜和裸地瓜菜播種面積17100畝,比1986年的794畝增長20倍,總產58926噸,比1986年增長41倍。
養殖業
養殖業以豬、牛、羊和家禽為主,以家庭庭院養殖為基礎,全鎮建成肉、奶牛養殖小區15個,養豬小區10個,禽類養殖場18個。2003年,出欄牛、豬、羊和家禽9000頭、35000頭、7400隻和66.7萬隻,分別比1986年增長8900頭、21312頭、5623隻和60萬隻。2003年產禽蛋1500噸,比1986年增長7倍。1999年該鎮確立了「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加快建設奶牛強鎮」的發展戰略,積極扶持奶牛產業,從初期的500頭奶牛發展到2003年的1.3萬頭。建設存欄超千頭的專業村3個,分別是傅莊、店坨和大霍莊,戶均一頭奶牛的重點村15個,培育奶牛養殖大戶120戶,建設奶牛養殖小區15個。發展牧草種植600畝。2003年,全鎮牛奶產量27000噸。建成擠奶大廳6個,初步形成了公司+農戶、公司+基地的產業化格局。
林業
林業不斷發展。2002和2003兩年,全鎮退耕還林2288畝,林地面積達到14400畝,比1986年的3535畝增長了3倍。
2003年,全鎮實現不變價農業產值1.12億元,比1986年的1240萬元增長了8倍。其中種植業4889萬元,占總產值的43.7%,比1986年的940萬元增長了4倍;林業19萬元,占0.2%;牧業6124萬元,占54.8%,比1986年的275萬元增長了21倍;漁業90萬元,占0.8%,比1986年的6萬元增長了14倍;服務業61萬元,占0.5%。
鄉鎮企業
2003年,全鎮各種所有制企業929個。其中私營企業23個,個體戶906個。企業總體較為薄弱,缺乏支柱產業。2003年底,企業總收入1.41億元,增加值3480萬元,利潤1157萬元。私營企業中工業企業12家,主要有灤縣勝翔精密鑄造材料廠和宏源精鑄砂廠,產值近400萬元,其餘涉及食品、飲料、鍍鋅、塑料顆粒等企業,產值均在百萬元以下;商業企業11家,涉及農資銷售、加油站和鮮奶收購。個體中工業個體337戶,建築業35家,機動車運輸200戶,商業295戶,飲食業9戶,服務業48戶。
全鎮設有綜合集貿市場5個,古馬、興隆莊集市較大,港北、店坨、柴各莊三處次之。經營糧食、布匹、食品、水果、服裝、床上用品、日用百貨以及牲畜交易、花生米交易,年交易額4000萬元。
花生營銷
自1983年開始,張邊莊村民發揮花生資源及交通優勢,有10餘戶到灤南、樂亭各地收購花生,進行脫殼並分等加工。到2003年,營銷花生米的戶已發展到100多戶,擁有電動剝殼機200多台,電動篩80多台、大小機動車280多輛,年加工營銷總量達300萬公斤。業戶遍布唐山各縣,還輻射到河南、山東等地。花生營銷已成為張邊莊村的主要經營產業。
鋼鐵營銷
自1982年起,大門莊村人利用沿路交通優勢,販運廢舊鋼材。至1995年達到高潮,從業戶由10戶發展到80多戶,從業人員100多人。擁有機動車85輛,包攬了唐鋼、鞍鋼等各大鋼廠不規格的角鋼、管鋼、螺紋鋼,經整理、打捆、加工後銷往各地,吸引了各地用戶。1999年2月,建成鑫欣、立新兩家防鏽加工廠,進一步擴大了營銷規模,大門莊的鋼材營銷至京、津、江、浙、內蒙古及東北三省,年吞吐量達10500噸,收入110多萬元,成為較有規模的廢舊鋼鐵集散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