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報恩,不報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只報恩,不報怨,小沙彌說:;這是我們住持三年前寫的。有天他冒着大雨回來,說有位施主和他沒有善緣,所以為他寫了這塊長生祿位。住持天天誦經,回向功德給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結、添些善緣,並讓他早日離苦得樂。至於詳情,我也不是很清楚
原文
大乘佛教只講報恩,不講報怨。一般人做不到的話,也應儘量少一點報怨,多一點報恩。
他人若對自己有恩惠,要時時想着;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正如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而他人與我有仇怨,則應儘快忘掉,不要耿耿於懷、記恨在心。
有些心量寬廣的人,對別人的傷害,不但不記恨,反而還會心生感恩。就像美國的羅斯福總統,有一次他家中失竊,被偷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
羅斯福在回信中寫道:;謝謝你的來信,我現在很好,非常感恩: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竊絕對是件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實在令人嘆服。
這一點,在大乘佛教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古代就有一個故事:
一天傍晚,有個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遇上傾盆大雨。雨勢滂沱,看樣子短時間內不會停,和尚見不遠處有一座莊園,就想去借宿一晚,避避風雨。
莊園很大,守門的僕人見是個和尚敲門,問明來意後,冷冷地說:;我家老爺向來與僧道無緣,你最好另做打算。
和尚懇求道:;雨這麼大,附近又沒有其他人家,還是請你行個方便。
僕人說:;我不能擅自做主,要進去問問老爺的意思。僕人入內請示,一會兒出來,說老爺不肯答應。
和尚只好請求在屋檐下暫歇一晚,可僕人依舊搖頭拒絕。
和尚無奈,便向僕人問明了莊園老爺的名字,然後冒着大雨,全身濕透奔回了寺廟。
三年後,莊園老爺納了個小妾,寵愛有加。小妾想到寺廟上香祈福,老爺便陪她一起出門。到了廟裡,老爺忽然看見自己的名字被寫在一塊顯眼的長生祿位牌上,心中納悶,就向一個小沙彌打聽這是怎麼回事。
小沙彌說:;這是我們住持三年前寫的。有天他冒着大雨回來,說有位施主和他沒有善緣,所以為他寫了這塊長生祿位。住持天天誦經,回向功德給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結、添些善緣,並讓他早日離苦得樂。至於詳情,我也不是很清楚
莊園老爺聽了這番話,當下瞭然,心中既慚愧又不安。後來,他便成了這座寺廟虔誠的功德主,香火終年不絕。
這是一個改造;惡緣的故事。試問,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會不會這樣做呢?當別人不幫你、甚至傷害你,你還願不願意關心他,用三年時間為他念經加持呢?
所以,在大乘佛教中,對怨敵不但不能報怨,還要想辦法施恩於他。
正如安德魯·馬修斯所說:;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