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可愛的家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家貓(學名:Felis catus)俗稱貓咪,是食肉目貓科、貓屬哺乳動物。平均體重約有3~4.5公斤左右,大多數全身披毛,毛皮毛色紛繁,全身橫紋者居多,少量為純一色或雜色者。趾底有脂肪質肉墊,趾端生有銳利的爪,爪平時不伸出,故行走無聲。

家貓為人類伴生動物之一。它獵食小鳥、兔子、老鼠、魚等。在世界各地(除南極洲)都被發現與人類一起生活。家貓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和華盛頓公約沒有特殊的地位。養貓咪不僅占用空間較少,而且不用每天遛它們。吸貓隊伍逐漸壯大,養貓還可以讓人身心愉悅。[1]

形態特徵

家貓的雌雄性個體彼此相似。僅雄性頭部粗圓、個體大些。體形小,身長0.3~0.5米。全身毛被密而柔軟,有光澤。體色由藍灰色到棕黃色。家貓的體型瘦削,而肌肉發達,結實強健鎖骨小,發育不全,不與肩帶、胸骨相連接頭圓而較大,吻部短,眼睛圓頸部粗短,四肢較短些,粗壯而沉重。尾長、末端鈍圓。趾行性,足下有數個球形肉墊,均等地承負着體重,前足5趾,後足4趾,前足第一趾短而高,絕不觸及地面。趾端具爪,爪粗大,強而彎、極銳利。爪屬伸縮性,行走時可提起而不觸及地表。

家貓的瞳孔能因感光的強弱而收縮或擴大,正午收縮如線,夜間擴大而圓。 由於貓眼的透明視網膜色素層,在夜間當光線射入可見到特殊反射現象。

耳殼能靈活轉動,口邊和眉上的硬毛有觸覺作用,舌面被有角質層的絲狀鈎形乳突,家貓的門齒不發達,犬齒特別發達,尖銳如錐,臼齒的咀嚼面有尖銳的突起。

棲息環境

家貓分布範圍廣泛,從熱帶雨林到沙漠荒丘、寒冷的草原和高原,但不見於無樹的苔原和冰雪區。家貓可以在除南極洲以外的每一個大陸上找到,通常在人類居住的地區。該物種也可以在大量島嶼上找到。家貓主要生活在人類居住的地區,而且有點局限於發達地區。它們的近全球性分布可以歸因於被人類馴化;同時,也有着一個大的全球野化種群。大多數野生種群生活在當前或過去的人類居住區附近。

生活習性

行為

家貓多單獨棲息,每個動物均占有它自身的領域,即巡獵活動的範圍。家貓比飼主更執着於居住地,以居住地為其勢力範圍,但非絕對性,若有熟識的貓侵入,亦不會起衝突。有些雄貓能形成穩定的群體而夥同竄游, 卻不會像群居動物那樣干出團隊合作之類的事兒來,比如圍捕獵物等等。

家貓多在夜間活動,善攀登和跳躍,並能在空中定位和轉體,從高處跌下,總是四足先着地面,家貓要靠尾巴調整平衡。 家貓常以後足隨踏前足印的步伐前進。通常無聲潛行,用一短距離的猛衝來撲得獵物。家貓能用前足,從耳後向前在較大部位上理正毛被。在進食時,蹲伏在獵物上,通常用前足按住食物,用臼齒切割下肉塊。臥下休息時,前肢自腕關節處均掩覆在前半身之下。尾通常盤繞在身體近旁。

家貓有喜暖怕冷的習性,老貓、小貓尤甚。身上不許沾上一滴水,走路時遇水必繞道。腳沾水立即甩掉。家貓大小便必先選擇地方,用前爪刨坑。便後覆土才走開。家貓戀人,家中無人時家貓常外逃。家貓最喜歡人用手撓它的下巴頦,如果撓它的尾巴根,則沒有不立刻逃遁的,甚至要用爪子反擊你。

食性

家貓雖屬食肉目動物,但由於長期在人們的馴養下,食性逐漸變雜。喜食魚肉等腥味食物。家貓對蛋白的需要非常高。動物性蛋白通常比植物性蛋白更適宜於家貓的需要。家貓的食物以動物內臟和魚、蝦及雜糧為主。除了人類的餵食,它們的捕獵範圍也相當廣泛,主要的獵物包括小型嚙齒類動物、鳥類、魚類、和一些節肢動物。家貓無法適應素食,但它們有時也會啃食某些植物的葉子,這只是為了協助吐出梳理毛髮時吞咽進去的毛球。

繁殖方式

家貓在生後7~12月,就有生殖能力。通常在1~3月、5~8月,或10月發情。懷孕期約62天,一次生產1~8胎。一般是3~5隻。體力好的貓一年能生2次。

初生的小貓,它的眼、耳均密閉,有一點毛,大約在7~20天內睜眼,9~15天內開始學會走路。它們在4周大的時候就能吃固體食物了,8~10周左右就能斷奶。小貓長到6個月大的時候就能獨立生活了,壽命約10年。生活在人類家庭中的家貓,當然也有長達36年的超齡老壽星存在。而在人類城市中生活的野貓則沒有這麼幸運,壽命可能只有幾年而已。

家貓的繁殖能力很強,它們在人類的城市中生活,也沒有自然天敵。根據IFAW的測算,理論上,2隻未做絕育的貓及其子孫在7年內可以產仔42萬隻。驚人的繁殖能力使得它們在許多國家都變得數量過剩。即便在對動物保護做的比較成熟的美國,每年也會有數百萬隻健康貓因為無法找到足夠的領養家庭而被迫在救助中心被實施安樂死。

物種學史

家貓屬於馴化動物。在東方,貓從古代就被飼養了;就碑刻上的圖畫和它們的木乃伊所表明的,貓開始被當做家畜飼養,是在五千年的古埃及時代。利比亞貓被認為是家貓的祖先。由於會捕食損害農作物的老鼠之故,受人類喜愛,於是開始被飼養。 一般認為:亞洲家貓起源於印度的沙漠貓(Felis ornata),而歐洲家貓起源於非洲的山貓(Felis ocreata)。

一些法國科學家認為貓早在公元前9000年前後就同人類交上了朋友,而英國動物學家Driscoll和同事的基因評測表明,家貓的真正起源可能是中東地區。家貓的馴化之時恰巧與人類在新月沃地開始定居並發明農業接近。

從生物進化史來看,貓的歷史比人類要長,然而漢以前,中國只有野貓,即《史記》中所說的山貓,或《詩經》中「有熊有羆,有貓有虎」之豹貓。中國當代之家貓,據考,來源於印度的沙漠貓。印度貓進入中國,大約始於漢明帝之後。

種群現狀

在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用概率的計算方法統計,世界上共養家貓大約有6億多隻;養貓最多的是美國,全國養有2800多萬隻;其次是英國,有600多萬隻。截至2001年,英國境內有900萬隻貓。2016年,英媒稱人們認為全球約有5億隻家貓。

分布範圍

家貓在世界各地(除南極洲)都發現與人類共同生活。其分布是世界性的,在阿爾巴尼亞、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克里特島、克羅地亞、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蘇格蘭、塞爾維亞、黑山、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土耳其以及非洲等地區有特別報道。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