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可鍛鑄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可鍛鑄鐵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可鍛鑄鐵 (malleable cast iron),由一定化學成分的鐵液澆注成白口坯件,再經退火而成的鑄鐵,有較高的強度、塑性和衝擊韌度,可以部分代替碳鋼。

可鍛鑄鐵白口鑄鐵通過石墨化退火處理得到的一種高強韌鑄鐵。有較高的強度、塑性和衝擊韌度,可以部分代替碳鋼。它與灰口鑄鐵相比,可鍛鑄鐵有較好的強度和塑性,特別是低溫衝擊性能較好,耐磨性和減振性優於普通碳素鋼。這種鑄鐵因具有-定的塑性和韌性,所以俗稱瑪鋼、馬鐵,又叫展性鑄鐵或韌性鑄鐵。黑心可鍛鑄鐵用於衝擊或震動和扭轉載荷的零件,常用於製造汽車後橋、彈簧支架、低壓閥門、管接頭、工具扳手等。珠光體可鍛鑄鐵常用來製造動力機械和農業機械的耐磨零件,國際上有用於製造汽車凸輪軸的例子。白心可鍛鑄鐵由於可鍛化退火時間長而較少應用(見鐵素體可鍛鑄鐵、珠光體可鍛鑄鐵和白心可鍛鑄鐵)。

生產過程

首先澆注成白口鑄鐵件,然後經可鍛化退火(可鍛化退火使滲碳體分解為團絮狀石墨)而獲得可鍛鑄鐵件.

化學成分:

可鍛鑄鐵的化學成分是: wC=2.2%~2.8%,wSi=1.0%~1.8%,wMn=0.3%~0.8%,wS≤0.2%,wP≤0.1%。

可鍛鑄鐵的組織有二種類型:

鐵素體(F)+團絮狀石墨(G);

珠光體(P)+團絮狀石墨(G)。

用途

可鍛鑄鐵(malleable cast iron) 汽車用金屬材料。由一定化學成分的鐵液澆鑄成白口坯件,經過石墨化退火,石墨主要呈團絮狀、絮狀,有時呈少量團球狀的鑄鐵。可鍛鑄鐵與灰鑄鐵相比,具有較高的強度、韌性和衝擊韌性。可鍛鑄鐵根據化學成分、熱處理工藝、性能以及組織不同分為黑心可鍛鑄鐵、珠光體可鍛鑄鐵以及白心可鍛鑄鐵和球墨可鍛鑄鐵四類。目前中國生產的可鍛鑄鐵90%以上為黑心可鍛鑄鐵。其他三類可鍛鑄鐵應用較少。黑心可鍛鑄鐵強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韌性。可鍛鑄鐵主要應用於汽車後橋橋殼、轉向機構、低壓閥、管接頭等受衝擊和震動的零件。

性能

白口鐵的加工性能極差,但是經過高溫回火後,有較高的強度和可塑性,可以切削加工。

由於可鍛鑄鐵中的石墨呈團絮狀,對基體的割裂作用較小,因此它的力學性能比灰鑄鐵高,塑性和韌性好,但可鍛鑄鐵並不能進行鍛壓加工。可鍛鑄鐵的基體組織不同,其性能也不一樣,其中黑心可鍛鑄鐵具有較高的塑性和韌性,而珠光體可鍛鑄鐵具有較高的強度,硬度和耐磨性。

牌號及用途

牌號表示方法

可鍛鑄鐵的牌號是由「KTH」(「可鐵黑」三字漢語拼音字首)或「KTZ」(「可鐵珠」三字漢語拼音字首)後附最低抗拉強度值(MPa)和最低斷後伸長率的百分數表示。例如牌號KTH 350—10表示最低抗拉強度為350 MPa、最低斷後伸長率為10%的黑心可鍛鑄鐵,即鐵素體可鍛鑄鐵;KTZ 650—02表示最低抗拉強度為650 MPa、最低斷後伸長率為2%的珠光體可鍛鑄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