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圓頂建築照片來自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位於士林基河路,擁有多項設施,提供豐富的文字與影音資訊,供民眾探索穹蒼的秘密。在這裡與天空星象約會、揭開宇宙天文奧秘是最好的地點;不論是千載難逢的宇宙奇景,或是稍縱即逝的驚艷世紀秀,皆可躬逢盛會,一覽無遺。亮麗特殊的造型,佔地1.8公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天文博物館,可讓您觀測星際萬象,遨遊外太空。設施包括宇宙劇場、探險區、展示場、立體劇場、天文觀測室、天文教室、圖書館等,設備規模都具國際水準,提供民眾探索宇宙,增進天文知識。[1]


1938年,「臺灣日日新報社」為紀念創立40周年,因此將其建在公會堂屋頂上的4吋折射式赤道儀望遠鏡及圓頂觀測台,捐獻給臺北市役所。光復之後,公會堂為巿政府接收,就更名為中山堂,這就是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的最早前身。之後,人類文化躍入太空時代,社會對天文知識之需求甚切,因為中山堂附近夜間光害嚴重,不適合觀測工作,於是經過規劃,決定將天文台設於圓山風景區內,於1963年啟用,並於67年興建天象館。之後,由於臺北市人囗急速增加,原有的天文台規模太小,不敷使用。於是又開始籌備現在位於基河路的天文館。


天文科學教育館使天文教育從深奧難懂的紙上談兵轉化為平易近人的生活知識,藉由展示、視聽解說及觀測,用不同角度讓民眾能身歷其境,充分達到天文科學教育成果,奠定國人科學基礎知識。同時,也讓每位民眾皆能享受宇宙的奧秘。宇宙劇場又稱為全天域電影,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可以使用360度全天域的方式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或是學習最新的科學知識。立體劇場則是利用美國艾渥克斯(IWERKS)公司大型特殊影片的雙併式立體電影機,配合精心規劃的寬大銀幕,一共有208位階梯式座椅,只要戴上立體眼鏡,即可感受到三度空間的臨場感,非常真實。天文圖書室中,收藏了國內外天文科學相關的書籍、雜誌及資料,是天文愛好者的天文知識寶庫。 [2]


認識天文館

天文科學教育館成立於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七日(立冬),承接原臺北市立天文臺的各項業務,並陸續增加多項儀器設備。八十六年七月二十日(太空探險日)展示場一至三樓展示區完成時,已然全面開放,為臺北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而為了讓來館來賓跨越時空的限制,由本館精心規劃,位於展示場四樓之宇宙探險設施,亦於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二十日正式完工啟用。


寬敞的空間設計加上活潑、親切、不失莊重的建築意象,結合休閒與教育功能的園景設計,讓天文館成為台北市 最具吸引力的戶外育樂活動空間。天文科學教育館的設計意念,是希望藉由外型的穩重塊體及前衛的採光罩,加上外圍放置的經緯儀和赤道日晷、全天域放映館外觀,象徵宇宙的浩瀚與神秘,引起市民對天文科學教育館的認同。


天文科學教育館除藉由材料及顏色的運用以強調其整體感外,並藉著植栽區隔視線導引來增加空間的變化及私密性。尤其全天域劇院,更是一座直徑 35 米,外表面被覆金黃色鋁錐面板的圓頂式建築,藉由聲、光、電化等儀器設備,帶給民眾親臨實境的臨場感。館內所有空間與動線設備,皆考慮了遊憩與停留需求,各處均有服務設施,堪稱是一座兼具休閒性、娛樂性與教育等多重特色的現代天文科學教育建築。希望大家多加利用本館,一同悠遊星海,領略天文之美。[3]


你知道天文的奧妙嗎?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半圓形的建築物是全天域劇院,直徑35 米,外表覆蓋金黃色面板,是一個顯目的地標,裡面有東南亞最大的宇宙劇場,可容納325人,以IMAX系統放映全天域電影、德國ZEISS星象模擬系統、180度半球型銀幕、傾斜25~30度的座椅,在觀賞影片中彷彿身歷其境般,看著夜空繁星點點,心情一亮。


在展示場1樓有古代天文學區、地球區、太空科技區,2樓有天球與星座區、太陽系區、望遠鏡與天文臺區,3樓有恆星區、星系區、宇宙論區,並提供PDA無線導覽服務,讓民眾更便於學習新知,頂層設有第一觀測室、第2觀測室、電波望遠鏡,第2觀測室白天定時開放,周六晚間 7點至9點及日食、月食、七夕、中秋,或是特殊天象發生時,望遠鏡也開放給民眾使用。歡迎大家來太空之旅![4]


台北天文科學教育館讓民眾探索眼底星空

座落於台北市士林基河路的天文科學教育館設有天文館觀測區、展示場與劇場,希望吸引各界對天文科學的喜好與認同。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的第一觀測室專供天文教學及觀測研究,如太陽表面的Hα攝影、日珥攝影與錄影等,也正逐步建立天文觀測資料庫。而天文科學教育館第二觀測室則於平日定時開放導覽,可觀察太陽黑子,周六晚間並開放供民眾觀察星空,讓民眾一飽眼福。天文館觀測區內還設置了國內首座電波天文望遠鏡,加上展示與教學行列,希望可以促使青少年們加強對多種學科間的連貫整合與應用,並開啟國人親子與知性旅遊的途徑。


台北天文科學教育館展示場、劇場別具特色

台北士林的天文科學教育館的展示場包含古代天文學區、地球區與太空科技區。古代天文學區包括中國古代三垣二十八星宿介紹,陳列許多鐘西方古代使用之天文儀器模型,地球 區則將地球上所有的現象全都以模型及展示看板來展現出來,太空科技區則是展示整個太空科技發展的歷程及火箭與人造衛星的設計方式等等。


位於台北士林的天文科學教育館的劇場包含宇宙劇場及立體劇場,宇宙劇場為全天域電影,用360度全天域的方式欣賞自然美景或學習科學知識,宇宙劇場以180度半球型銀幕、傾斜座椅加上立體音響效果,讓觀眾有如置身叢林溪流或宇宙星空中。而天文科學教育館立體劇場的高畫質放映設備,結合寬大銀幕,及震撼的音響,當觀眾戴上立體眼鏡觀賞影片,便可感受到3D立體感官效果。[5]


歷史沿革及大事紀

【公會堂時期至中山堂時期】
中山堂民國27年(昭和13年,西元1938年),臺灣 新生報前身–臺灣日日新報社–為紀念創立40周年,將其建在公會堂屋頂上的四吋折射式赤道儀望遠鏡及圓頂觀測臺,捐獻給臺北市役所。
臺灣光復後,公會堂為巿政府接收,更名為中山堂,其中圓頂觀測臺即為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的前身。之後,在人造衛星發射前,響應美國 史密斯松寧天文臺 (Smithsonian Observatory) 呼籲全世界協助觀測人造衛星,遂於民國 47年組織「中國人造衛星觀測委員會」,並組編觀測隊,代表我國參加觀測。民國46年,人造衛星射入軌道以後,人類文化躍入太空時代,社 會對天文知識之需求甚切,中山堂附近夜間光害嚴重不適合觀測工作, 於是經臺北市政府同意遷址。


【圓山天文臺時期】
經過一番規劃,決定將天文臺設於圓山風景區內,因此,民國49年開始興建,民國52年正式竣工 啟用。另外,巿政府改制院轄市後,於民國 58年報請行政院核定組織規程。鑑於天文教育為科學教育之重要一環,設備亟待充實,於民國67年興建天象館,民國69年7月1日落成。此時的市立天文臺,共設有研究及推廣兩組,無論在天文教育之推廣、研究及軟硬體的設備上,已略具規模。 


【天文科學教育館時期】
天文科學教育館然而,由於臺北市人囗急速增加,原有的天文臺又規模過小,不敷所需,加上市議會曾履次反應儘速增設天文科學館、擴大空間、充實展示內容、系統化闡釋天文新知,遂於民國82年在臺北巿政府教育局指示下,於士林區基河路363號正式動工興建天文科學教育館。自民國27年(昭和13年,西元1938年)至今,從公會堂、中山堂、圓山天文臺至現今之天文科學教育館,臺灣天文教育愈來愈茁壯,也愈來愈具規模。天文科學教育館已為國內的天文教育注入一股新的力量,使天文教育從深奧難懂的紙上談兵轉化為平易近人的生活知識。


  • 27年 5月台灣日日新報社成立40週年慶,設立公會堂觀測室,內置四吋折射式赤道儀望遠鏡及圓頂觀測台,捐獻給台北市役所。
  • 34年 台灣光復後,公會堂為巿政府接收,更名為中山堂天文臺。
  • 47年 組織「中國人造衛星觀測委員會」,並組編觀測隊,代表我國參加美國史密斯松寧天文台 (Smithsonian Observatory) 呼籲全世界協助觀測人造衛星的工作。
  • 49年 圓山天文臺開始動工興建。
  • 52年 圓山天文臺竣工啟用。
  • 58年 巿政府改制院轄市,報請行政院核定組織規程。
  • 67年 興建天象館。
  • 69年 7月1日 天象館落成,參觀人數增至每年十多萬人次。
  • 74年 計劃興建天文科學館,利用圓山動物園舊址,因業務與圓山兒童育樂中心性質相異放棄。
  • 76年 獲許市長水德同意遷至基隆河士林段。
  • 78年 12月 完成設計圖,歷經四次發包均流標。
  • 80年 4月 蔡臺長章獻先生退休,教育局謝遠明督學代理臺長。
  • 80年 5月 奉指示再度遷移至基河路363號美崙公園旁邊。
  • 80年 8月27日 阮國全先生奉調接任臺長。
  • 80年 9月 7日 天文館用地都計處(都市發展局)正式公告,原舊地2.1公頃,現新址1.8公頃尚可使用
  • 82年10月27日 黃市長大洲主持天文科學教育館開工動土。
  • 82年12月 7日 土木工程正式動工。
  • 85年 3月12日 市府市政會議通過新館組織及編制。
  • 85年 8月 5日 臺北市議會議法字6157號函組織及編制業經七屆十七次臨時大會第四次會議三讀通過。
  • 85年11月 7日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成立,由陳市長水扁主持揭幕並布達館長,同時廢止臺北市立天文臺組織編制。
  • 86年 2月 4日 第一期開館。
  • 86年 7月20日 全面開館。參觀人數增至每年一百二十萬人次。
  • 88年 3月11日 李總統登輝暨馬市長英九蒞館視察。
  • 89年 5月 8日 圓山天文臺拆除(6月13日完工,9月15日交通局接收)
  • 89年 7月20日 三週年館慶,馬市長英九蒞臨主持ET大展開展。
  • 89年12月18日 宇宙探險設施工程動工。
  • 90年 7月20日 NASA月球岩石展,白副市長秀雄蒞臨主持揭幕。
  • 91年 2月26日 首次參加台北燈節花車展示,介紹宇宙探險。
  • 91年 3月30日 電波望遠鏡正式啟用。
  • 91年 7月20日 宇宙探險與科學公園開幕。
  • 92年 1月 2日 阮館長國全退休,王秘書錦雄代理館長。
  • 92年 6月 2日 邱國光先生奉調接任館長。
  • 92年 7月19日 飆火星特展開幕馬英九市長蒞臨揭幕
  • 92年10月21日 「火星大接近」呂秀蓮副總統及游錫方方土行政院長蒞臨參觀
  • 93年 1月16日 太空船火星登陸實況轉播
  • 93年 7月 1日 卡西尼號進入土星軌道實況轉播
  • 93年 7月19-25日邱國光館長至日本美星天文台,進行東亞天文教育國際交流
  • 94年 3月 2日 女太空人瑪莎‧蘇‧艾雯絲遊天文館活動
  • 95年 7月17-19日兩岸少年高峰會—2006天文夏令營
  • 95年 7月22-29日邱國光館長應邀赴澳大利亞參加國際星象館學會2006墨爾本雙年大會。
  • 95年11月 9日 水星凌日觀測與日本美星天文臺網路連線成功。
  • 96年 7月20日 天文館十周年館慶活動
  • 96年12月22日 郝龍斌 市長蒞臨館參觀
  • 97年3月 29日 土星展開幕
  • 97年7月 22日 聖文森總理蒞館參訪
  • 97年8月 1日 新疆日全食轉播
  • 97年8月 8日 臺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山局長視察
  • 98年1月 18日 2009全球天文年開幕
  • 98年4月 24日 隕石展開幕
  • 98年5月 2日 教育局吳清山局長主持夜宿天文館活動
  • 98年7月 22日 日偏食開放
  • 98年9月 16日 天文年奧地利聯絡人湯瑪士來訪
  • 98年11月 7日 天文年成果展:澳洲天文攝影大師-大衛‧馬林教授「從地球到宇宙」天文攝影展
  • 99年7月 10日 哈柏特展-縱橫星空20年
  • 99年9月 21日 木星衝
  • 99年10月12日 宇宙劇場座椅汰換
  • 99年12月31日 購置數位星象儀
  • 100年3月 12日 澳洲 墨爾本瑞秋‧韋伯思特教授來訪
  • 100年6月 30日 外星人特展
  • 100年7月 7日 數位星象儀開幕
  • 101年4月 2日 邱館長國光退休,王秘書錦雄代理館長。
  • 101年5月 21日 日環食
  • 101年12月21日 陳岸立先生奉調接任館長。
  • 102年 1月23日 本館組織規程暨編制表修正案經考試院同意備查,並溯自101年10月20日生效,館長職務調整為雙軌制任用,組室名稱改以職掌命名
  • 102年11月14日教育局林奕華局長蒞館視察
  • 103年 4月 1日 教育局林奕華 局長宣布兒童月開始
  • 103年 7月 8日 看地球說故事特展
  • 104年 3月23日 宇宙探險因更新工程暫停開放
  • 104年 1月30日 探索光的奧秘特展
  • 104年 4月 4日 月全食轉播並開放
  • 105年 6月14日 展示場因更新工程暫時封閉
  • 105年 7月 1日 飛向宇宙-太空旅行特展開幕
  • 105年11月25日 宇宙探險重新開幕
  • 106年 4月 4日 「電影好好看-宇宙星世界」特展開幕
  • 106年 9月30日 「帶我去月球」特展開幕
  • 107年 1月31日 月全食
  • 107年 7月 5日 展示場重新開幕
  • 107年 7月 5日 星際迷航特展開幕
  • 107年 7月31日 火星大接近
  • 108年 6月26日 太空先鋒-登月50特展
  • 108年12月26日 日偏食特別開放


地址

台北市士林區基河路363號


景觀特色

館內除天文模型及展示看板外,還有展覽劇場及望遠鏡觀測區。


營業(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09:00至下午17:00止;逢週一休館
星期六:上午09:00至晚上20:00止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洽詢電話 02-28314551


費用簡介

★ 展示場門票:
全票NT$ 40元;一般民眾
優待票NT$ 20元;6歲以上12歲以下兒童、學生、軍警、低收入戶者(以上皆須持相關證明)
團體票7折優惠;30人以上團體


★ 宇宙、立體劇場入場券:
全票NT$ 100元;一般民眾
優待票NT$ 50元;學生、軍警、低收入戶者、身心障礙者與陪同者、退休公教人員、退除役榮民、65歲以上年長者(以上皆須持相關證明)


★ 宇宙探險入場券:(宇宙探險施工暫停服務)
單一票價NT$ 70元;所有民眾
團體票7折優待;30人以上團體
◎以上費用僅提供參考,請以現場公告為準,不另行通知!


停車場

附屬大型車、小型車、機車停車場(需收費)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由台北交流道下,接重慶北路過百齡橋,至中正路接基河路即可到達
2、國道一號:由台北交流道下,接松江路至民族東路,續行中山北路轉基河路即可到達

★ 搭乘大眾運輸:
1、公車:搭乘303、303(副)、303(區間車)、41、529、620(區間車)、紅30、紅30(區間車)、紅9至士林區行政中心站;搭乘41至士林站即可到達
2、捷運:搭乘捷運淡水線至士林站,沿基河路步行即可到達 [6]



視頻

臺北天文館陽明山星空直播


台北市立天文館(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好玩媲美日本科學博物館,互動設施超豐富!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Category:730亞洲史地總論 Category:733臺灣 Category:990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