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五針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台灣五針松 |
中文名:台灣五針松 拉丁學名:Pinus morrisonicola Hayata 別 名:台灣五葉松 界:植物界 門:裸子植物門 綱:松杉綱 目:松杉目 科:松科 亞 科:松亞科 屬:松屬 亞 屬:單維管束松亞屬 組:五針松組 種:台灣五針松 命名者及年代:Hayata,1908 保護級別:(IUCN 2010年 ver 3.1)——近危(NT) 外文名:Taiwan White Pine |
台灣五針松(tái wān wǔ zhēn sōng),學名:Pinus morrisonicola Hayata,俗名:台灣五須松、台灣白松、台灣松,異名:Pinus formosana Pinus uyematsui Pinus parviflora var. morrisonicola ,是松科、松屬喬木。高達30米,胸徑1.2米;樹皮灰暗色,粗糙,裂成鱗片狀;枝近平展或微向上開展,樹冠圓錐形;一年生枝紅褐色;冬芽卵圓形,淡褐色,無樹脂。針葉5針一束,長4-9厘米,徑0.6-1毫米;葉鞘早落。球果圓錐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11厘米,徑5-7厘米,通常3-4個聚生;種子橢圓狀卵圓形或長卵圓形,長8-10毫米,徑5-6毫米,種翅淡褐色,長1.5-2厘米,寬5-8毫米。 台灣五針松為中國特有樹種,分布於台灣中央山脈(模式標本產地)海拔300-2300米地帶,沿山脊散生,或與闊葉樹針葉樹種混生,不成純林。 木材可供建築、橋樑、電杆、家具等用材。可作中國台灣海拔1500-3000米高山地帶的造林樹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0年 ver 3.1)——近危(NT)。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VU)。 [1]
台灣五針松植物學史
早田文藏(B. Hayata)於1908年將台灣五針松分別定名為Pinus morrisonicola Hayata(in Gard Chron. ser. 3, 43: 194. 1908)和Pinus formosana Hayata(in Trans. Linn. Soc. Bot. 38: 297. t. 22. 1908, et in Journ. Coll. Sci. Univ. Tokyo 25 (19) : 217. f. 9. 1908)。複查上述文獻,《Gard. Chron. ser. 3》43期,於1908年3月出版;儘管早田文藏發表Pinusformosana Hayata的手稿是1908年1月完成,但在《Trans Linn. Soc. Bot. 38: 297》的正式發表日期是1908年6月。同時,早田文藏於同年在《Journ. Coll. Sci. Univ. Tokyo 25 (19): 217》曾以台灣五針松並不分布在新高山為理由, 改名為Pinus formosana Hayata,這是不符合國際植物命名法規的,因此台灣五針松的有效學名應為Pinus morrisonicola Hayata。
台灣五針松形態特徵
台灣五針松是 喬木,高達30米,胸徑1.2米;樹皮灰暗色,粗糙,裂成鱗片狀;枝近平展或微向上開展,樹冠圓錐形;一年生枝紅褐色,幼時具淡黃色細毛,後漸脫落;冬芽卵圓形,淡褐色,無樹脂。
針葉5針一束,長4-9厘米,徑0.6-1毫米,微彎曲,先端漸尖,邊緣具細鋸齒,僅腹面每側有6-8條白色氣孔線;橫切面三角形,單層皮下層細胞,稀在下方有個別散生的第二層細胞,通常腹面無樹脂道,僅背面有2個邊生樹脂道;葉鞘早落。
球果圓錐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11厘米,徑5-7厘米,通常3-4個聚生,有樹脂,梗長5-10毫米,成熟時種鱗張開;中部種鱗楔狀橢圓形,長3-3.5厘米,寬1.5-2厘米,鱗盾褐色,有光澤,扁菱形,中部較厚,邊緣較薄,先端較鈍而厚,上部邊緣銳利與鱗臍微向一外彎;種子橢圓狀卵圓形或長卵圓形,長8-10毫米,徑5-6毫米,種翅淡褐色,長1.5-2厘米,寬5-8毫米。
台灣五針松近種區別
台灣五針松近日本五針松(Pinus parviflora Sieb. et Zucc.),但小枝無毛(僅幼枝初被疏生毛),針葉長達8厘米;球果具短柄,種翅窄長,長為種子的2倍,容易區別。
台灣五針松產地生境
台灣五針松為中國特有樹種,分布於台灣中央山脈(模式標本產地)海拔300-2300米地帶,沿山脊散生,或與闊葉樹針葉樹種混生,不成純林。
台灣五針松主要價值
台灣五針松邊材淡黃色,心材黃褐色。可供建築、橋樑、電杆、家具等用材。可作中國台灣海拔1500-3000米高山地帶的造林樹種。
台灣五針松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0年 ver 3.1)——近危(NT)。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VU)。
由於林業作業的影響,如柳杉人工林的建立。該物種在其海拔範圍的低端可能會有所下降。但尚不清楚這是否會導致該物種持續下跌。在中國台灣的一些保護區內有台灣五針松種群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