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灣雀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台灣雀麥

中文學名:台灣雀麥

拉丁學名:Bromus formosanus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科:禾本科 Gramineae

屬:雀麥屬 Bromus

種:台灣雀麥

分布區域:台灣

台灣雀麥,拉丁文名:Bromus formosanus.禾本科、雀麥屬年生,具向下伸展的長根狀莖,生有稠密的鬚根,葉鞘殘存;先端截平;先端漸尖,平滑無毛。

分枝孿生細弱,頂生一小穗,整個花序含有數枚小穗而近總狀;小穗長橢圓狀披針形,紫褐色;外露,具細柔毛;穎生生毛,第一穎線狀披針形,頂端銳尖,外稃長橢圓形,粗糙,邊緣密生柔毛,二脊密生纖毛;花果期7-8月,穎果於9-10月上旬成熟。

生於高山帶,海拔3500-3800米, [1]

台灣雀麥形態特徵

多年生,具向下伸展的長根狀莖,生有稠密的鬚根,深達20厘米以下。 台灣雀麥 稈高20-30厘米,直徑約1毫米。葉鞘殘存;葉舌長約0.5毫米,先端截平;葉片長10-20厘米,寬3-5毫米,先端漸尖,平滑無毛。

圓錐花序長10-12厘米,分枝孿生細弱,頂生1小穗,整個花序含有數枚小穗而近總狀;小穗長橢圓狀披針形,含5-7花,長約20毫米,寬5-9毫米,紫褐色;小穗軸節間長2-3毫米,外露,具細柔毛;穎生生毛,第一穎線狀披針形,長8-9毫米,具1脈,頂端銳尖,第二穎長10-12毫米,具3脈;外稃長橢圓形,長約15 (-18)毫米,每側寬約2毫米,具7脈,粗糙,邊緣密生柔毛,頂端具長3-7毫米的直芒;內稃長約9毫米,二脊密生纖毛;花葯長2毫米。花果期7-8月,穎果於9-10月上旬成熟。

台灣雀麥生長環境

台灣雀麥生長於海拔3500-3800米的高山帶,在陽坡土層淺薄的岩石縫隙、坡峭壁、岩屑裸地生長良好。

台灣雀麥分布範圍

特產台灣南湖大山大壩尖山中央尖山南湖北峰)。模式標本采 台灣雀麥(3張) 自台灣宜蘭南湖大山。

參考來源

  1. 台灣雀麥,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