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台鑒》是中國的一個名詞術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名詞解釋

敬辭。

鑒:審察。用來請對方明察。《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達生道:『生身之母,怎敢記仇?況且爺爺不責小的不孝,反責母親,小的至死心裡不安。望爺爺台鑒!』」又二九回:「羅仁卿道:『相公分付,小人怎敢有違?只是已許下辛家,辛家斷然要娶,小人將何辭回得他?有些兩難,乞相公台鑒。

』」今多用於書信開頭稱呼之後,表示請對方閱覽。 ||王先生台鑒。

也作〖台覽〗táilǎn 《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貴人走向前應聲諾,覆道:『西京符令公有書拜呈,乞賜台鑒。』」||××仁兄台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