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颱風白海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颱風白海豚(英語:Typhoon Dolphin,國際編號:082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7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Ulysses,台灣譯作多爾芬)是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亦是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最後一個熱帶氣旋。「白海豚」是香港提供的名稱,意思是生活在珠江口水域的中華白海豚,亦是香港的吉祥物。白海豚是從溫帶氣旋轉化而成的熱帶氣旋,與2013年強熱帶風暴桃芝[1]形成方式相同,此情況在西北太平洋上甚為罕見。 取代因技術性原因而遭退役的欣欣。

發展過程及路徑

2008年12月3日,一低壓區在關島西北面海域形成,它迅速向東北移動並轉化為一個溫帶氣旋。12月4日,該溫帶氣旋移至北緯30度附近,即威克島以北附近,並向東移動,中心風力增強至烈風程度。它移至東經170度附近轉向東南移。12月8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低壓,指它由一個溫帶氣旋轉化為一個熱帶氣旋。12月9日,由於水汽不足,它逐漸減弱,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低壓區。12月10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重新升格為熱帶低壓。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確認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27W,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白海豚命名為「Ulysses」。

12月11日,熱帶低壓27W掠過關島以南海域。12月12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27W升格為熱帶風暴。當日下午,日本氣象廳將白海豚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白海豚」。同日白海豚進入香港天文台責任範圍,香港天文台評定白海豚為熱帶低壓。當日晚上,香港天文台亦將白海豚升格為熱帶風暴。

12月15日,日本氣象廳及香港天文台先後將白海豚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並於同日內再將它升格為颱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有跟隨。白海豚一直採取西移路線,當時多個部門的預測顯示白海豚將朝向菲律賓,但受到東北季風影響,白海豚在菲律賓以東海域改向北偏西移動[2]。之後白海豚再轉向北或東北的移動路線,並重返太平洋海域。

12月17日,颱風白海豚減弱為強熱帶風暴,在西風帶影響下向東偏北移動,時速約20公里,朝向硫磺島,穿越西北太平洋。12月18日,白海豚進一步減弱為熱帶風暴。

由於白海豚離開香港天文台的責任範圍,因此天文台於12月18日下午2時45分為白海豚作出最後報告。白海豚於12月19日變回溫帶氣旋,2日後(12月21日)正式消散。

影響

菲律賓

12月16日,當日颱風白海豚只在菲律賓以東海域徘徊,沒有正面吹襲菲律賓。但一艘載有98名乘客的郵輪在菲律賓海域沉沒,菲律賓當局作出搜救行動,並於當日證實最少有23人因海浪太大而造成沉船意外而死亡,並計算31人失蹤。

其後於12月18日,菲律賓當局再次作出搜救行動,並證實死亡人數增加至45人,仍有8人失蹤。

視頻

颱風白海豚 相關視頻

如果2個颱風相撞
沒有颱風 地球會怎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