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文克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網 的圖片

史文克斐(1489~1561),外文名:Schwenckfeld, Caspar von ,平信徒神學家及激進改教家。

神學家[1]指稱所有對神這個主題展開的研究或學說的專家。在基督教[2]於羅馬獲得勝利以後,神學一詞多被用以指稱基督教信仰觀的諸多理論。

簡介

史文克斐來自西里西亞(Silesia),於1518年成為信義宗會友;從1522~9年,是公爵腓勒德力二世(Duke Frederick II)推動改教運動(Reformation996,Reformation Theology 改教運動的神學)的主要顧問。到了1524年,他對聖餐(Eucharist423,Eucharist 聖餐)的了解不為路德接受,便自動流放。他日後發展出來的神學,使他廁身於極端主義的屬靈神學家中(參極端改教運動,Reformation, Radical995,Reformation, Radical)。

在史文克斐思想成長期,聖餐的意義占了決定性的位置。他認為真正的聖餐不是一種外在參與的禮儀,乃是內在、屬靈的,是靈性吃天糧,就是基督的肉。此種內心的「進食」,保證參與者因着完全參與神聖的性情而被改變過來。結果,那個原先被罪癱瘓的意志就被釋放,可以真實地愛神愛人,這正是基督命令我們去做的。人的靈性怎樣可以吸收基督屬天的肉呢?史文克斐認為是透過因信稱義,它可以使人與第二亞當聯合;連那些活在道成肉身事件之前的人,像亞伯拉罕,若曾運用信心,也可以分享屬靈的基督,亦可以被稱作基督徒。史文克斐拒絕路德從法律的角度來解釋稱義的信心;他認為信心乃是不斷進食天糧──即基督。就是這樣,稱義(Justification670,Justification)與漸進的神化(Deification346,Deification)便緊密地聯合在一起。這與他嚴肅地看罪,和期盼改教運動能改善道德生活的態度是相符的。

他的基督論(Christology282,Christology)與他的聖餐觀也互相配合。他認為基督的人性雖然是透過馬利亞而得,卻只是「生,而非被造」。他對人的人性與神性的理解是相近的,即是人在地上工作時,從一卑微的地步,發展到得榮耀的地步,那與神化的過程幾乎是一樣。史文克斐強調,在十字架上受苦的基督,是以他的神性和人性來忍受;就是這樣,基督屬天的肉才能透過聖餐,讓信徒分享。在基督得榮耀的狀態,不容易分開祂的人性與神性,這正是路德認為史文克斐犯了歐迪奇論〔Eutychianism;謂基督成了肉身後只有一性,亦即否認基督之人性的異端;參基督一性說(Monophysitism808,Monophysitism)〕之錯誤的原因了。

「外在」和「內在」的對比,可說貫穿了史文克斐的神學。聖經(Scripture1063,Scripture)中神「外在」的道,與心靈中「內在」或屬靈的道是不同的。真的教會不是外在的建制,乃是一群在靈性上從基督得餵養的人所組成的。「外面」的洗禮(Baptism182,Baptism)若不配上「內在」聖靈(Holy Spirit580,Holy Spirit)的洗禮,就算不得什麽。史文克斐因為相信聖靈是不受建制與儀式的左右,故拒絕與其他教會來往,但他仍然承認真正屬靈的教會,是遍存於各宗派內;無形中他就成為推動彼此寬容(Toleration1167,Toleration)的主要人物了。他認為教會與國家(參政教關係,Church and State285,Church and State)要分開;但同時,他又相信基督徒在政府架構內,應擔當積極的角色。

雖然史文克斐拒絕嬰孩洗禮,我們卻不應將他與重洗派(Anabaptists123,Anabaptist Theology)混為一談;二者之別,可參考他與馬柏克(P. Marpeck,約1495~1556)漫長又尖銳的爭論。

參考文獻

  1. 神學家是什麼意思?宗教中的科學家?,第一星座網,2016-05-13
  2. 基督教的主要聖禮和節日,中國新聞網,201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