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葉子化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葉子化石

大角盆地(Bighorn Basin)發現的樹葉化石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來自5千5百萬年前全球氣候迅速變暖時期的樹葉化石。這些葉子講述了那個時期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的「故事」:由於氣候的迅速變暖,導致了本來定居在南方的樹木和灌木匆忙地「遷徙」到了北方。實際上,這些植物從墨西哥灣岸區移到了美國懷俄明州用了1萬年左右的時間裡,總計「行程」1000英里。

簡介

一個叫做「古新紀-始新世極熱時期」(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或PETM)的全球突然變暖時期,使整個地球上升了18個華氏溫度(攝氏10度)。過去的研究常常把PETM和大量海底生物的滅絕以及哺乳動物通過北極大陸橋的遷徙聯繫在一起。一篇發表於十一月《科學》期刊上的研究報告稱,找到了最新的證據證明,氣候變暖同樣也影響到了陸地植物。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地球科學分會的主任,這一項目的負責人巴來洛說:「這一研究表明,在古新紀-始新世極熱時期,植物對氣候的劇烈變化做出了迅速的反應。之前生長在較南地區的植物向北遷移。」

評價

史密斯森博物院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Smithsonian Institution's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古生物學家斯各特·溫格說,在古新紀-始新世極熱時期,植物分布的變化的速度和在過去的2萬年間冰山從北方大陸後退的時候一樣快。 溫格說,在未來,人為造成的全球變暖同樣有可能導致植物的「遷移」,如果對於自然環境的破環沒有阻礙植物遷到他們更喜歡的氣候地區的道路的話。「在這顆行星上生命的歷史可以告訴我們很多可能關於我們未來的信息。」。[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