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程道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司马飞龙)
前往: 導覽搜尋

程道養(?~437年),河州枹罕(今甘肅臨夏市枹罕鎮)人。南朝宋時期益州起義軍首領,訛稱是晉室近戚。[1]

  • 早年加入道教,居於益州陽泉寺。趙廣起義後,詐稱司馬飛龍,擁立為蜀王 ,國號蜀國,年號泰始,是為蜀泰始王。[2]
  • 宋文帝調兵遣將,派裴方明周籍之蕭望之領兵圍剿。
  • 元嘉十四年,起義軍內部分化,蜀王程道養為臣下王道恩所弒。被趙廣追尊蜀太祖、諡號武王。

基本信息

姓名    程道養  
別稱    司馬飛龍  
身份    益州起義軍首領 
出生地   河州枹罕(今甘肅臨夏市枹罕鎮)人 
出生時間  不詳   
去世時間   437年 
所處時代   南朝宋
主要成就   趙廣起義後,詐稱司馬飛龍,擁立為蜀王    

人物生平

程道養,東晉末年出生於枹(fu)罕(今甘肅臨夏市)。早期加入道教,雲遊四海。後來,定居益州陽泉山道觀中。

元嘉九年(公元432年)3月,因南朝宋益州刺史劉道濟殘害人民,不得人心。益州土地肥沃,仇池正鬧饑荒,許穆之、郝惔之二人率部民投靠仇池國武都王楊難當,當時許穆之改姓名為司馬飛龍,郝惔之則改姓名為司馬康之,皆訛稱是晉室近戚。不久,郝惔之即為仇人所殺。假稱晉朝宗室司馬飛龍,出征益州,一舉攻破巴興(今四川蓬溪)、陰平(四川德陽)。不久,許穆之為益州刺史劉道濟所擊斬。然而,司馬飛龍這個名字響震益州。

元嘉九年(公元432年)7月,益州五城(今四川中江)軍官帛氐奴、梁顯、趙廣因升官受阻及利益分配不均,遂詐稱司馬飛龍仍在陽泉山中,聚眾數千人,起兵造反;趙廣起義後,領兵一舉攻占廣漢,並擊斬益州參軍程展及治中李抗之所部五百援兵;此後,巴西人唐頻起兵響應趙廣,並與趙廣等人攻陷涪城(今四川綿陽東),迫使涪陵、江陽、遂寧諸郡郡守棄城逃去,起義軍遂占領涪陵、江陽、遂寧;9月,趙廣等人領兵 攻打成都,劉道濟據城自守,趙广部眾屯聚日久,不見司馬飛龍,皆欲散去,趙廣遂於陽泉山中將程道養尋出,立為蜀王,國號蜀、建元泰始,是為蜀泰始王。程道養稱王后,以其弟程道助為驃騎將軍,封長沙王,鎮守涪城;趙廣、帛氐奴、梁顯、張尋、嚴遐等皆為將軍,會攻成都,一時聚眾十萬。益州刺史劉道濟遣中兵參軍裴方明任浪之各率千餘人出城作戰,皆敗回;

元嘉九年(公元432年)12月,南朝宋派裴方明、任浪之再次出城作戰,大破程道養。此時,劉道濟勸降起義軍將領孟子,約期裡應外合,夾擊起義軍,事泄,趙廣殺孟子,不久,裴方明多次出城作戰,屢次擊敗起義軍,致使起義軍潰不成軍;同月,程道養收攏部眾七千人,退守廣漢,趙廣收攏部眾五千人,退守涪城,此時,成都糧盡,裴方明率部兩千人出城覓食,為趙廣擊潰,裴方明單騎回城,起義軍再圍成都;

公元433年2月,劉道濟病逝後,裴方明成為成都主將,裴方明乘程道養於毀金橋祭天之際,率三千人出城襲之。程道養大敗,再次退保廣漢。

元嘉十年(公元433)年2月,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派遣荊州刺史、臨川王劉義慶以及巴東太守周籍之都督巴西等五郡諸軍事,率兩千人援救成都;3月,程道養與趙廣自廣漢至郫縣,建立數百連營,以待劉宋軍,與此同時,周籍之與裴方明合兵,一舉攻克郫縣,繼而進擊廣漢,程道養與趙廣等逃還涪城及五城;5月,裴方明進軍涪城,趙廣等人戰敗逃散;9月,程道養率領餘部兩千餘人退入廣漢山谷中,繼續抗擊劉宋軍。

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初,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派遣寧朔將軍蕭汪之繼續率軍圍剿;6月,程道養為蕭望之擊潰,再次逃入廣漢山谷中隱蔽;

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4月,趙廣向南朝劉宋投降,起義軍軍心頓時受挫於是,起義軍將領王道恩襲殺程道養,投降劉宋,起義覆滅。[3]

人物軼事

  • 在許穆之(司馬飛龍)、郝惔之(司馬康之)的後裔子孫以及族人部下中,有的以先祖所改之氏承傳,改稱為司馬氏,並尊奉司馬飛龍 為得姓始祖,世代相傳至今。

所載史籍

  • 《宋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五》[3]
  • 《南史·卷十七·列傳第七》[4]

參考資料

  1. 《宋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五》:有司馬飛龍者,自稱晉之宗室,晉末走仇池。
  2. 《宋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五》:趙廣本以譎詐聚兵,頓兵城下,不見飛龍,各欲分散。廣懼,乃將三千人及羽儀,詐其眾雲迎飛龍。至陽泉寺中,謂道人程道養曰:「但自言是飛龍,則坐享富貴;若不從,即日便斬頭。」道養惶怖許諾。
  3. 3.0 3.1 《宋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五》.國學導航.2017-08-11
  4. 《南史·卷十七·列傳第七》.國學導航.201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