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春天(高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吃在春天》是中國當代作家高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吃在春天
春季青黃不接,是農家人最為艱難的時刻,自古就流傳了許多關於春荒的說法。
比如,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九九八十一,老婆老漢靠牆立。
前兩者好說,屬於自然景觀,一目了然,後一個就不同了,屬於人為,為何要靠牆立呢?無法理解。老人們解釋,沒啥吃呀,天雖然暖和了,但是飢餓難耐,只能慢慢的忍受了。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智慧的人們把目光投向了野菜。什麼榆錢、槐花、薺菜、苜蓿,當然是上等的饋贈了。在最為艱難的時候,聽老人們說,能吃的可不僅僅是這些,那時候遍地紅光,人們把樹皮都啃光了。那時候,吃野菜純屬無奈,這野菜不掏錢,但能維繫生命,吃得人面黃肌瘦,野菜難免背上了一個卑賤的名份。
今天不同了,吃喝不缺,但人們卻對野菜充滿了從未有過的濃厚興趣。據說藥膳同源,對身體大有裨益。都吃些啥呢?我把我這段時間吃的給大家介紹一下。
先說薺菜。傳統的人們吃的是紅花薺菜,肉厚,汁多,口感好。可是不知咋的,過去麥地里到處都是的紅花薺菜,竟然絕跡了一般,十分難尋。在這種背景下,人們開始吃白花薺菜。個頭比紅花薺菜大,到處都是,用鏟子挖回來,用水淘洗乾淨,然後焯水,就可以吃了。涼拌,做餡均可。比如涼拌吧,只需撒點鹽,然後熱油一潑,便是上好的佳肴。倘若吃的講究一點,可以給上面撒點花椒粉,辣椒粉,蒜末,用熱油一潑,再加點香油,耗油,味道則更好一些。我們一般不這樣吃,我們把它用水焯過之後,加點五花肉、蔥、姜等,用它包餃子,倘若要包包子的話,最好再加一點豆腐、粉條則更好。
枸杞芽也是是春天裡的一寶,下過頭場雨,枸杞芽剛剛發出來,又嫩又鮮,道路旁,渠岸邊到處都是,出門溜達,順便帶一隻塑料口袋,邊掐邊聊,不一會兒就是一大包,可以頂幾頓吃。枸杞芽的吃法和白花薺菜有點相似,不過不同的是吃枸杞芽要用刀把它儘可能的切碎一點,這樣吃起來更舒服。我老婆喜歡新的嘗試,每年在吃枸杞芽的時候,她試着用枸杞芽炒雞蛋,做水煎包,味道別是一番風味。
今年在吃野菜的時候,我又有了兩個新的發現。一個是蒲公英,另一個是枸絮。不妨說說。
去果園裡賞花,我被眼前的景致陶醉了。粉紅色的桃花,鋪天蓋地,飛雲流瀑,似煙似霞。在陽光下,在微風中,明亮而又新鮮。蜜蜂嚶嗡,蝴蝶翩躚,真的是春意盎然。遠瞧近觀,我就恨自己沒有多了幾雙眼睛。就在我滿心歡喜的時候,同伴說,喲,快看,快看,這麼多蒲公英?看着他興奮而又發亮的眼睛,我才把目光落在了地上,果然,疏散的葉子中間往往夾雜着圓球一樣的小黃花,粉嫩妖嬈,煞是矚目。摘一朵,除了花色鮮艷外,放在鼻子上聞,沒有什麼味道。知道不,這可是個寶!他立即彎腰採挖。我不解,要那幹什麼?咦,你不知道麼?這對人好的很。保肝、護目、降火、去癰,特別是對女性,好的很。咋吃呢?可以涼拌,可以包餃子,也可以曬乾了當茶喝,聽他這麼說,我也立即投入到了採挖蒲公英的戰鬥之中。果然不大一會兒,便是一大包。回家之後,先是做了一頓餃子,果然不錯,再涼拌的一番,也不錯。再想想它的藥用價值,心裡別提多美了。由於採得多,一兩頓吃不完,我老婆說,不是說能當茶喝麼?咋喝呢?我說,這還不簡單,問問度娘,她聰明的很。果然上面說的很清楚。用水清洗乾淨,然後放在蒸籠上稍稍蒸一番,只需大概兩三分鐘吧,看樣子只是殺青。然後用文火在鍋里慢慢的炒,果然其形色,均和茶葉店裡賣的茶葉別無二致。立即燒水沏茶,果然湯色紅亮,嘗一口,還真有點紅茶的意思。我們都覺得像是一個重大的發現一般,來人了,便沏上一杯,嘗過的人都說,不錯。為此我們還把它當做珍貴的禮物送了不少摯友。
構絮能吃,一直沒有嘗試過,今年看着別人採摘構絮,我也弄了一點,回家後蒸麥飯,十分軟糯。本想着再採摘一點,可惜由於雜事牽擾,竟然錯過了時期。
刺金就更美了,用來做綠面,十分筋道。當然,還有茵陳就不消說了。
蒲公英、枸杞芽、黃花薺菜、苜蓿、茵陳,這些野菜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調料。有人說,野菜不值錢,費的是油鹽。其實我覺得何止是油鹽呢?其相關的佐料早就超過了野菜本身的價值,比如說,每次都要加一點肉,不然不夠味。還有要耗油、雞精、花椒、辣椒、蒜末,其紛繁的工藝和製作的過程,勞心勞神,就夠值錢了。倘若要在街道上買一點,比一般的正經菜貴多了。當然我一般不買,比如今年吧,有人送的,有自己采的,不成想,各種各樣竟然相互擁擠,以至於多有積蓄,都吃不過來了。
這個春天真的是吃美了。
我老婆說,不急,等再過一段時間,槐花開了,到時候去山裡,好好的捋一點,凍在冰箱裡,冬天都不缺吃的了。
是真的不缺吃的嗎?不!是不缺吃的野菜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