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吃茗粥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吃茗粥作

[1]

唐代儲光羲詩作

《吃茗粥作》是唐代詩人儲光羲的作品。載於《全唐詩》卷一三六。

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在盛唐以前,人們還保留着「吃茗粥」的飲茶習俗。「淹留膳茗粥,共我飯蕨薇」也足見用茶煮飯是流傳千年的民風民俗。

作品原文=

吃茗粥作⑴

  • 當晝暑氣盛,鳥雀靜不飛。
  • 念君高梧陰⑵,復解山中衣⑶。
  • 數片遠雲度⑷,曾不避炎暉⑸。
  • 淹留膳茗粥⑹,共我飯蕨薇⑺。
  • 敝廬既不遠⑻,日暮徐徐歸。

注釋譯文

  • ⑴茗粥:一種用茶粉煮的粥,亦稱「茶粥」,吃茶的原始方法。據唐《膳夫經手錄》:「茶,古不聞食之,近晉宋以降,吳人采其葉煮,是為茗粥。」
  • ⑵高梧陰:高大的梧桐樹的樹陰,有讚美友人「鳳棲於梧」之意。
  • ⑶「復解」句:是說雖然在山上,仍然很熱,因此還要脫一些衣服。
  • ⑷遠雲度:雖然遠處有幾片雲在移動。
  • ⑸炎暉:炎熱的日光。
  • ⑹淹留:長久逗留之意。
  • ⑺共我:和我一起吃。蕨薇:蕨類植物,嫩葉可食用。
  • ⑻敝廬:自謙之詞,破舊的房屋,這裡指作者自家。

作品鑑賞編

此詩描述了這樣的場景:作者在友人家做客,正當盛夏,酷暑逼人,連鳥雀也躲藏起來,雖然有高大的梧桐樹遮陰,仍然熱得要解開衣服納涼。遠處有幾片雲在移動,也遮不住烈日。主人留客吃茗粥和蕨薇,直到日暮作者才慢慢回家。

作者簡介

儲光羲(約707-約760),唐詩人。兗州(今屬山東)人,一說潤州(今江蘇鎮江)人。開元十四年(726)進士,詔中書試文章,官監察御史。安史之亂時曾接受安祿山偽職,平亂後被貶逐嶺南而卒。其詩追慕魏晉,效法陶淵明閒適、隱逸的田園詩風格,較為質樸。著作有《儲光羲集》。[1]

參考文獻

  1. 吃茗粥作,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