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合囊蕨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合囊蕨科是一類大型蕨類植物,它們具有粗大直立的莖,某些品種的葉子非常大,如觀音蓮的莖高半米多到近2米,葉子就長達4.5米。合囊蕨的葉子背面長着密密麻麻的孢子囊(孢子是一種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細胞,能直接發育成新的植物個體。像苔蘚、蘑菇、蕨類等這些我們比較熟悉的植物都是靠孢子繁殖的。孢子比種子要小得多,肉眼看不出單個的孢子。一個孢子囊中就可以有無數的孢子。),人們依據這些孢子囊的排列方式將它們分成不同的屬。合囊蕨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一些地方將它們作為觀賞植物種植。

基本信息

合囊蕨科植物多為土生,莖直立,球狀。葉片2-4回羽狀;葉脈分離。孢子囊群兩排匯合成聚合囊群,沿葉脈着生,成熟後兩瓣開裂,露出孢子囊群。孢子橢圓形,單裂縫。 按秦仁昌1978年系統,採用狹義的科的概念。但國際上多採用廣義的Maratti-aceae,包括了Angiopteridaceae、Christenseniaceae 和 Danaeaceae。

分類信息

科中文名:合囊蕨科

科拼音名:henangjueke

科拉丁名:Marattiaceae

中國植物志:6(3):246

屬信息

合囊蕨屬

屬拼音名:henangjueshu

屬拉丁名:Marattia

中國植物志:06(3):246

所有物種

合囊蕨

基本特徵

葉片2-4回羽狀,先端逐漸縮短,末回羽軸通常有翅,羽片和小羽片通常對生,光滑或下面被鱗片和毛;小羽片無柄或有短柄,長圓形或披針形,或帶狀,基部楔形或不對稱,邊緣略有鋸齒或明顯鋸齒狀,先端漸尖或具小齒;葉脈分離。聚合孢子囊群無柄或有柄,兩瓣開裂,沿葉脈中生或靠近葉邊着生,孢子橢圓形,單裂縫,表面紋飾顆粒狀或刺狀。葉長達2米;葉柄直徑約2厘米,被薄的棕色披針形鱗片;葉片3回羽狀;末回小羽片長6-10厘米,寬1-1.5厘米,邊緣鋸齒狀,先端漸尖或尾狀,小羽軸和主脈下面被薄的棕色小鱗片;葉脈分離,單一或分叉。 [1]

生長繁殖

孢子囊群長約2毫米,略靠近葉緣。孢子成熟後散發出來,落在適宜的環境中,能萌發形成新的個體。

分布範圍

泛熱帶分布,約有70個描述過的種類, 也分布到菲律賓。 有1種分布中國台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