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合頭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合頭草

中文名: 合頭草

別 名: 合頭藜列氏合頭草、黑柴

拉丁學名: Sympegma regelii Bunge

界: 植物界

科: 藜科

屬: 合頭草屬

分布區域: 內蒙古阿拉善、青海柴達木、新疆、寧夏、甘肅、青海

目: 中央種子目

門: 被子植物門

亞 科: 螺胚亞科

綱: 雙子葉植物綱

族: 豬毛菜族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合頭草是藜科合頭草屬植物。喜生於石質殘丘、碎石坡地和丘頂,也見於壤質鹼化的土壤上。我國較廣泛分布於內蒙古阿拉善、青海柴達木和新疆等地區。合頭草是荒漠地區駱駝的三大抓膘植物之一。合頭草荒漠草場是我國最大的荒漠草場類型之一。

形態特徵

Sympegma Bunge 合頭草屬,藜科,只有合頭草S. regelii Bunge 1種,分布於中亞,我國產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半灌木;莖直立,多分枝,無毛;葉互生,圓柱狀,肉質;花兩性,無小苞片,單生或數個簇生於小枝的頂部;花被片5,果時變硬,在背面頂部具橫生的翅狀附屬物;雄蕊5;子房葫蘆形;花柱短,柱頭2,鑽狀;胞果包藏於花被內;種子直立,胚螺旋狀,無胚乳。[1]

合頭草,小半灌木,高20-5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老枝灰1653褐色,通常有條狀裂紋;4102當年生枝黑綠色。葉互生,肉質,圓柱形,長4-10毫米,黑綠色,兩性,常3-4朵聚集成頂生或腋生的小頭狀花序。花被片5,革質,果時變堅硬且自頂端橫生翅。胞果扁圓形,果皮淡黃色;種子直立,直徑1.2毫米。合頭草的根系較發達,主根粗壯,入土深約20-25厘米,在主根上分生有許多側根。在內蒙古阿拉善地區,合頭草通常4月初芽開始萌動,4月中旬開始長出肉質由葉,7月開花,8月結實,10月上旬種子水熟,11日加個地枯黃。若遇夏季乾旱,雨季推遲的年份,合頭草的花果期則相應地推遲到9月中旬,則種子不能成熟。合頭草為超導生的肉質葉小半灌木,小枝秋冬凋落;翌年新生枝條繁茂。為荒漠地區的典喜老石植物.是組成石質荒漠的主要建群種,但有時也出現在半荒漠地區。

生長環境與分布範圍

主要生長在石質山地與剝蝕殘丘上,也可見于山麓2113以及於谷的砂礫質、沙質與沙壤質灰棕荒漠土上。在龍首山、馬鬃山可分布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常形成稀疏的群落。

主要價值

合頭草是荒漠地區駱駝的三大抓膘植物之一〔另兩平為梭梭(Haloxy5261lon ammodendron)和短葉假木賊(Anahasisbrevijolia)〕具有催肥作用,早春乏弱的駱駝採食合頭草後能很快復壯。駱駝在合頭草青鮮時一般地採食,秋末結實期及乾枯後嗜食;羊在青鮮時僅雨後稍食,乾枯後喜食;馬在乾枯後少量採食;牛不食。資料表明,合頭草在營養期及幼斯湖含有較高的粗蛋白質礦物質,而粗纖維的含見較低,是品質中等的小半灌木飼料。合頭草亦為固沙植物,有良好的固沙性能。

荒漠草場的分布

合頭草(Sympegma regelii)荒漠草場是我國最大的荒漠草場類型之一,廣泛分布於內蒙、寧夏、甘肅、新疆、青海等省區的石質、礫質荒漠地區,蘇聯中亞地區也有分布。在我國荒漠地區,它從天山南坡、帕米爾東坡、崑崙山北坡,沿着庫魯達格向東分布到嘎順戈壁,到河西走廊沿祁連山北坡、馬鬃山、龍首山周圍、合黎。

枝系構型與個體大小之間關係

不同大小級級別合頭草的總體分枝率差異顯著(p<0.05),大小級Ⅲ、大小級Ⅱ的總體分枝率明顯大於大小級Ⅰ,3個大小級內枝條的數量均隨着分枝等級的增加而增加,各大小級的SRB3:2值顯著大於SRB2:1值,大小級Ⅲ的SRB2︰1值與SRB3︰2值顯著高於大小級Ⅰ和大小級Ⅱ;分枝角度在不同級別合頭草的枝條中有顯著差異(p<0.05),一級枝的分枝角度為大小級Ⅲ>大小級Ⅱ>大小級Ⅰ;不同大小級別的植株、同一級別枝條伸展能力存在明顯差異,3個大小級上2級枝的枝長最大,但不同大小級上2級枝長度間有顯著差異。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