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瓣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合瓣花(Adlumia asiatica Ohwi),亦稱後生花被類,在將被子植物雙子葉類區分為兩大類別時,而以花瓣相互愈接的性狀為依據所設置的一群,稱為合瓣花類。植物花冠具各種形狀,如漏斗狀、鍾狀、管狀、唇形、舌狀等,由輻射對稱發展到兩側對稱。[1]
簡介
合瓣花亞綱,又稱後生花被亞綱,花瓣多少連合,形成各種形狀的花冠,更加有利於昆蟲傳粉,同時雄蕊和雌蕊得到更好的保護;花的輪數由5輪減至4輪,且各輪數目也逐步減少;通常無托葉;胚珠具1層珠被。
形態特徵
合瓣花,多年生草質藤本,高可達3米。莖細長,彎曲,植物體無毛。基部葉有長柄,長6-9厘米,上部葉柄短,三回近羽林全裂,一回裂片具細長的柄,頂端小葉柄常呈卷鬚狀,末回裂片狹卵形、橢圓形或近菱形,先端鈍,長5-20毫米,不分裂或分裂為2-3小裂片,裂片扁平、柔嫩,下面有白粉,葉脈纖細,近2叉狀分枝。花序為數個聚傘花序生於葉腋。較葉短;花序軸基部與葉柄癒合/有花5-15(20)朵;苞片狹披針形,膜質,長1.5-2.5厘米;花下垂、長約1.7厘米,萼片2枚,小,早落,花瓣4枚,外花瓣2枚,合生部分長約1.2厘米,白色,真4條縱翅,基部囊狀,海綿質,禽生部分為淡紫紅色,披針形,長約5毫來,構花瓣的離生部分較短;圓匙形,扁平,貼合,包被雄蕊及柱頭;雄蕊6枚,每3枚成一束,花絲大部連合,寬扁,膜質;柱頭2裂,裂片倒三角狀;果熟時,花冠脫離,並懸掛在成熟的果實上。蒴果寬線形,扁平,長約2厘米,寬約4毫米,成熟時裂為2瓣;種子多數,腎形,徑約1.5毫米,黑色;有光澤,無附屬物。花期7-9月,果期8-9月。
識別特徵
花有花萼、花冠分化,但花瓣多少連合成合瓣花冠的類群。本亞綱的植物花冠具各種形狀,如漏斗狀、鍾狀、管狀、唇形、舌狀等,由輻射對稱發展到兩側對稱。花冠形式的變化,有利於昆蟲的傳粉和對雄蕊、雌蕊的保護。
花的輪數趨向減少,由杜鵑花科等的5輪(即花萼1輪、花瓣1輪、雄蕊2輪、雌蕊的心皮1輪)減少為木犀科、忍冬科等的4輪(雄蕊僅1輪)。各輪的數目也在逐漸減少。本亞綱的植物通常無托葉,胚珠僅1層珠被。
分類
合瓣花的花冠的各個花瓣或部分或全部互相連合生成一體的花稱為合瓣花。具有合瓣花的木本植物,有丁香、凌霄、金銀木、莢蒾等觀賞樹種,有名貴中藥樹種寧夏枸杞、有觀賞價值的珍稀瀕危保護樹種猥實,有水曲柳、楸樹等著名的用材樹種,也有柿樹、黑棗北方果樹,還有巨大樹冠生長速度快的毛泡桐等。
合瓣花亞綱又稱後生花被亞綱(Metachlamydeae)。花瓣聯合成合瓣花冠,雄蕊貼生;增強了對昆蟲傳粉的適應性及對雄蕊,雌蕊的,但紫草科莖圓形,葉互生,花輻射對稱。玄參科為蒴果。馬鞭草科花柱頂生,子房不深4裂,不形成輪傘花序,果為核果。由於從花瓣的相互分離至相互連合被看做是進化方向,因此合瓣花類比離瓣花類較為進化的一群如杜鵑花(Rhododendron)、黃瓜(Cucurbitaceae)、菊(Chrysanthemum)等。兩者的區別是由A.Braun(1864)所規定的。離瓣花類這一類群,內容混雜,也包括無花冠的植物(Apetalae),在這個意義上,稱它為古生花被類是適當的,如水芹(Oenanthejavanica)、日本櫻(Prunus gedoensis)、瞿麥(Dianthus superbnsL.),日本栗(Castanea crenata)。離瓣花類中有的也是花瓣合生的,如山茶花(Camelliajaponica)。紫茉莉(Mirobilis jalapa),瑞香(Daphne odora)的花乍看象是合瓣,但它是萼片的連合。在哈欽松(J.Hutchinson)等的分類體系中不承認這一類別。
繁殖方法
花期7-9月,果期8-9月。
應用
合瓣花亞綱中含100種以上藥用植物的科,有菊科、唇形科、玄參科、茜草科、杜鵑花科、報春花科、蘿蓐科、桔梗科、龍膽科、忍冬科、馬鞭草科和芸香科。藥用植物種數接近100種的科,有夾竹桃科、葫蘆科、茄科、木犀科、爵床科、紫金牛科、紫草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