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合肥南站 (2011年以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合肥南站 (2011年以前)
圖片來自zhihu

合肥南站,一般稱作合肥老火車站,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明光路與勝利路交叉口附近、淮南線K96+628公里處,曾經是合肥樞紐重要的區段站,後來僅剩下貨運業務。2011年12月,合肥北站取代了合肥南站原有的貨運功能,合肥南站停止使用。

歷史介紹

老合肥站建於1935年12月,翌年1月竣工,2月1日啟用。

車站建成初期非常簡陋,只有臨時票房5間,由土坯牆和麥草頂搭建成,而站台也是土製的,也沒有遮陽棚[1]。1936年4月,由平砌磚牆和板條頂棚構成的站房落成,站台也換成了水泥地坪,並加上了瓦壟鐵頂。另外,車站的內設除了售票房,還增建了行李室、電報室、辦公室、站長室、分隊長室及警察室,以及三間候車室,分別為頭等和二等旅客、普通旅客和女性旅客服務;一共有房屋17間、638平方米。同時車站被定為客、貨運輸二等站。

1937年,淮南線被破壞,運輸中斷,老合肥站被迫關閉。1942年,水家湖至合肥段鐵路修復,車站站恢復站務,但被改名廬江驛。1944年,日本侵略軍拆除水家湖至裕溪口段鐵路器材,以移修水家湖至蚌埠鐵路,車站再次被關閉。抗日戰爭勝利前夕,日軍用飛機轟炸淮南線鐵路,車站設施被炸毀[2]

1946年1月,淮南鐵路局動工搶修淮南鐵路,並在次年10月10日修通水家湖至合肥段鐵路。車站被正式定名為合肥火車站(簡稱合肥站),並開始辦理客運業務。1949年1月,合肥站辦理慢車、混合列車運輸業務,隔日一趟。

增擴建設施

1951年,合肥站一號、二號站台和站前廣場及第一候車室竣工啟用;候車室可容納260餘名乘客候車,而一號站台長380米,二號站台長300米。1952年,為適應貨運需要,合肥站新建有效長度192米的貨一線1條,倉庫和1.1米高的站台各1座。這些設施主要被用於裝卸煤炭、儲存木材、糧食轉運等。1953年,因原貨一線不能適應建材運輸量急驟增長的需要,遂將原機務折返段改建為北貨場一線。

1956年,擴建的第一候車室使用面積為550平方米,可容納旅客430名。同時建成的還有一號站颱風雨棚;此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長247米,寬13.8米,總建築面積3410平方米。1957~1959年,西貨場一、二、三、四、五線和橋吊線等6條貨物裝卸線建成。4座站台總建築面積16993平方米,15幢倉庫總建築面積6206平方米。1959~1960年,6~11股道和長447米的北端牽出線建成。

1961年,總建築面積608平方米的售票廳落成,可同時開啟6個窗口對外售票。同年建成的貨一線簡易零擔倉庫為磚瓦結構,總建築面積562平方米,可容納行包1250件。1964年,二號站台被加長至400米。1966年,為方便二、三道旅客上、下車,合肥站在站台中部建成地下通道。地道長25米,寬3.1米,高2.4米,總面積77.5平方米。

1970年,為滿足零擔運輸需要,西貨場二線由貫通式改為盡頭線;同時擴建倉庫1座,建築面積為1048平方米。 1975年,為改善旅客候車條件,合肥站增建第二候車室。此室建築面積924平方米,可容納旅客700人。1980年,建軟席候車室1座,建築面積為166平方米;同時改造原售票廳,增加了售票窗口。

1978年3月,為解決站場緊張問題,合肥站建成12~14股道。1985年4月,修建15條南部牽出線(有效長度643米)。

參考文獻

  1. 合肥記憶. 新華網. 2006-12-27 [2019-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1). 
  2. 合肥老火車站:幾多風雨幾多春秋. 合肥晚報. 201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