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內薇拉·班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吉內薇拉·班琪
圖片來自旅知網

吉內薇拉‧班琪是15世紀義大利佛羅倫薩的一位貴族。16 歲時出嫁,據說這幅作品即是她的新婚禮。她雖然不苟言笑,但散發出的氣質令人傾倒,甚至有人為她寫詩。事實上,這幅畫的背後寫著拉丁名言「VIRTVTEM FORMA DECORAT」,意思是「美麗襯托美德」,可見班琪在當時的迷人風采,她也因睿智而廣受同時代人的敬仰。達‧芬奇為她創作了一幅肖像畫。1967年,這幅畫被艾爾莎‧梅隆‧布魯斯基金會以當時創紀錄的5百萬美金的高價從列支敦士登王室的手中獲取。這幅木板油畫現收藏在坐落於華盛頓國家藝廊。這是唯一一幅能在美洲見到的達‧芬奇畫作。

這幅畫近乎正方形 (38cm*37cm) 其實是因為毀損。專家考證後,相信原本應該像《蒙娜麗莎》一樣,在畫中有班琪優雅的雙手,可惜再也無法重現。[1]油畫失落的部分雖然無法重現,但溫莎堡皇家圖書館藏有一幅雙手的出色素描,據認定應為肖像的習作。[2]

名畫背後的故事

吉內薇拉·班琪佛羅倫斯一位富有的銀行家的女兒,16歲,業餘詩人。她是一位準新娘。這幅的畫像是憂傷而茫然的,從畫面中看不出一點準新娘的快樂。新郎是一位比她大一倍多的鰥夫。也許這就是她不太高興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人物的背景是一片杜松,而杜松這種植物在義大利文中與吉內薇拉·班琪發音相似。[3]

畫作賞析

《吉內薇拉·班琪》是達文西早期作品,畫家那個時候大概是二十一二歲。美國國家美術館非常重視這畫,不僅因為她稀有,更從這幅畫中他們研究出達文西的愛科學愛創新愛觀察。原因有:1、早先的女生肖像畫多是側面像,但達文西將女主處理為正側面視野,就可以讓人們看到她更多的容貌,更好的展示出她的個性;2、早先的油畫用雞蛋作為顏料的粘合劑,但達文西用由來作畫,從而可以更流暢和更靈活地處理顏料。3、達文西對於女主背景杜松灌木叢,對於又細又長的松針的細節刻畫,有地方濃密有地方稀疏,並透露出天空。色彩的對比突出了女主的臉部。

切記:這幅畫是雙面畫!一定要看看它的背面。右上的紅色蠟封表明這幅畫被列支敦斯登公主擁有二百多年。背面有一組圖像,花冠的左半部分是月桂,代表女主作為一名業餘詩人所取得的成就;右邊是棕櫚葉,是虔誠和美德的象徵。中間是一種刺柏枝,刺柏枝的名字與女主的名字相似,還有有常青樹和貞潔的雙重意思。一條彩帶,上面用拉丁文寫著VIRTVTEM FORMA DECORAT—意譯為「德以美為飾」。[4]

達文西熟練許多技法,其中「明暗法」〔Chiaroscuro〕,即畫面中光線與陰影的對比,是達文西全部作品 中的主要特點。他的作品往往把明亮的主體置於巧妙安排的陰暗背景下,產生一種神祕的質感和深度。他特別重視面部的陰 影,藉助了「暈塗法」〔sfumato〕讓色域漸次溶合,其手法的圓熟洗鍊,使人幾乎難以察覺有任何線條摻雜其中。他對光線和氛圍的喜愛,尤其見之於他的女人肖像畫中。他畫出明亮的光線和清晰的輪廓,隨後他使背景的陰影逐漸沒入肖像的頭部,把人物和背景聯繫在一起。在 一些肖像畫中,如《聖母、聖嬰和聖安妮》〔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蒙娜麗莎》 〔Mona Lisa〕及《抱銀貂的女子》〔Lady with an Ermine〕等,都可以看到這一技法。[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