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吉屋信子(1896年1月12日-1973年7月11日)是活耀於大正與昭和時期的日本小說家,基督教徒。

聖誕節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日,為慶祝耶穌誕生,定於每年的12月25日為聖誕日[1].12月24日通常稱為聖誕夜,一般教堂都要舉行慶祝耶穌降生的夜禮拜(根據聖經耶穌降生於晚上),禮拜中專門獻唱《聖母頌[2]》或《彌賽亞》等名曲。

目錄

簡介

吉屋信子出生於新潟縣,於櫪木縣度過少女時期。父親雄一是下都賀郡的郡長,有着頑固的男尊女卑想法的,信子的內心對其感到排斥。從真岡移居至櫪木市後,於櫪木高等女學校(現為櫪木縣立櫪木女子高等學校)入學時,受到了新渡戶稻造的演說:「若不能在成為良妻賢母之前成為一位有用的人我會感到為難。所謂的教育指的是為了成為有用的人而學習。」影響,從而開始投稿短歌或物語至少女雜誌。成為日光小學校的代課老師後仍不舍往文學發展的道路,畢業後搬到東京並立志成為作家。1916年(大正5年)時開始於『少女畫報』雜誌上連載《花物語》並成為了人氣作家。之後,以當選大阪朝日新聞懸賞小說的作品《直到天涯海角》出道成為小說家。

1919年(大正8年)於《閣樓中的兩位處女》中說出自己的同性愛體驗。

1923年(大正12年)1月,與後來里外支撐她半個世紀之久的門馬千代有了命運性的相遇。1928年,跟隨着千代在滿洲經由蘇聯遠渡至歐洲,並在巴黎停留了將近一年,之後經由美國返國。戰前熱衷於高爾夫、戰後則是賽馬,且還成為了賽馬馬主。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曾以特派員的身份造訪印尼與越南。

1934年(昭和9年)發表的《這個道路那個道路》於1936年(昭和11年)由松竹製作為電影。之後還有1985年(昭和60年)的《乳姊妹》(TBS電視、大映電視)、2005年(平成17年)的《冬之輪舞》以此作品為原作改編為電視劇。

1937年(昭和12年)發表的《良人的貞操》提及了在當時並不被重視的男性貞操而引起了議論。1952年(昭和27年)以《安宅家的人們》、《鬼火》獲得第4回日本女性文學家獎。在文學界中受到廣泛的認同。於晩年時開始執筆《徳川的夫人們》、《女人平家》等以女性史為題材的長篇時代小說。

1973年(昭和48年)因結腸癌而病逝,享年77。其晚年是在鎌倉所造的宅邸中度過,在信子死後,宅邸由成為養子的千代捐給鎌倉市,現在成為了吉屋信子記念館。

視頻

吉屋信子 相關視頻

拿撒勒人耶穌的故事106
拿撒勒人耶穌的故事2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