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有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吉有芳,蒲劇名伶,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學院導演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演員。

她16歲便唱紅三晉大地,提起《掛畫》中的椅子功,《西廂記》里的紅娘,《櫃中緣》中的許翠蓮,《藏窯》里的陰麗華等,廣大戲迷們無不為她質樸鮮活的舞台形象所喝彩。年逾不惑,她終於獲得了中國戲劇「梅花」獎。

人物生平

吉有芳從小便具有藝術的天賦。出生地稷山縣清河鎮被稱為「戲窩子」,不但這裡的鄉親們喜歡閒暇時唱蒲劇,更有許多人成了當地的撂紅演員。受傳統藝術的影響,吉有芳在孩提時便成了本村業餘文藝宣傳隊的小演員。她似乎天生就是唱戲的材料,只要往舞台上一站,就顯得戲味十足,一身的靈氣。10歲時,一出眉戶小戲《一個破碗》,使她在全縣引起轟動,兩年後,她便成了縣蒲劇團的正式演員。

天賦加勤奮才能成功。因為年齡小,吉有芳在團里一直沒有上台演出的機會。她師從著名花旦演員賈永爰學演《掛畫》。

為了練好椅子功,她經常摔得鼻青臉腫,心疼得賈永爰要讓她歇幾天,而她卻從不氣餒,從椅子上摔下來,又趕忙跳上去。不患人不知,只患己不為。 16歲那年,吉有芳首次登台演出,當時在萬榮縣竹家莊廟會上,台下人山人海,她嬌小的身體在椅子上騰挪閃動,十分精彩,觀眾們叫好連連,掌聲雷動,她終於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後來,經著名蒲劇演員王秀蘭輔導,她的演技更為成熟。先後在運城地區青年演員折子戲巡迴調演及山西省優秀青年演員評比演出中榮獲一等獎。之後,吉有芳的藝術道路似乎很順當。

1981年她在山西省蒲劇唱腔杏花獎廣播賽中榮獲大獎;

1982年獲山西省青年優秀演員評比演出最佳優秀青年演員獎;

1986年,她正式被調進運城地區蒲劇團,並獲山西省振興戲曲青年團調演金獎,被譽為在省城匯演中「四連冠」的蒲壇新秀,達到了她藝術生涯中的第一個高峰。

雖然她在舞台上的表演不能說是美輪美奐,但她質樸鮮活的形象,和具有濃郁泥土氣息的表現力,在當時的蒲壇獨樹一幟。

表演特色

在《曹莊妻》中,吉有芳在蒲劇名家王秀蘭的輔導下,把吃饃、特別是吃麵演得惟妙惟肖,非常生活化。對焦氏身上那條帕子,她更是運用自如,成為豐富人物性格必不可少的道具。同婆婆說話時,帕子半搭半拖;入廚做飯時,在十五錘小鑼中利索地系在腰中。以表演見長的吉有芳用優美的形體動作,靈動傳神的面部表情,把焦氏見婆婆時的刁惡,見曹莊的殷勤,見丈夫殺狗時的驚恐,賠禮時的真誠,轉變後的風趣都表現得層次分明,恰到好處。[1]

《藏窖》中的陰麗華,吉有芳素飾淡妝,臂挎飯籃,在歡快的樂曲聲中以輕盈的台步登場。給哥哥送飯,她用碎步圓場表現出喜悅的心情;當發現橫躺在路上的劉秀時,又用嬌嗲的語氣和調侃的表演來體現少女那純真的性情;當知道劉秀是餓昏的,她又不避男女之嫌持勺餵湯。吉有芳以花旦輕巧婉轉、活潑跳躍、優美多變的唱腔刻畫出人物的性格。剛上場的唱腔,悠揚明快;餵湯的唱腔委婉含情;對哥的哭訴幽婉哀慟;泥窖的道情風趣活潑。

由運城市蒲劇團創作演出的新編《西廂記》被戲曲界稱為「土西廂」,劇中紅娘的表演既要有土味,又不能違背相府丫環的特殊身份,分寸感很不好把握。吉有芳的表演十分得當,「雙傳簡」一場,張生求紅娘給鶯鶯帶書信,紅娘猶豫不決。這段台詞用了八個「這個那個」來表達紅娘這種心態。吉有芳巧舌如簧,口齒伶俐,利用語氣、神態,把每個「這個那個」的心理層次表演得恰到好處。

「會西廂」一場,吉有芳通過委婉風趣的唱腔配以優美利落的表演,生動逼真地把紅娘既喜悅又擔心,寒冷又不敢離去的複雜心態,表現得活靈活現。「拷紅」一場吉有芳細細演來,把個帶着幾分俠義、機敏、調皮、可愛的紅娘塑造得別開生面。

主要飾演角色

紅娘許翠蓮

參考文獻

  1. 蒲劇名旦吉有芳,個人圖書館,引用日期,201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