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成立於2004年,其前身是原解放軍軍需大學農副業生產系。學院依託吉林大學的綜合辦學優勢,在振興東北及鄉村振興過程中,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形成了具有濃郁區域與農業行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面向新農科發展趨勢,以「豐富人文底蘊、開拓胸懷視野、夯實農科基礎、增強實踐能力、培育創新素養」為育人理念,在人才培養[1]、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以及科技扶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顯示度的成果,已成為我國培養農業領域高級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基地。

學科專業

學院按植物生產大類招生,現有農學[2]、植物保護、園藝、農業資源與環境4個本科專業。擁有作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植物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作物學和植物保護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植物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參與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的招生與建設。學院作物學學科是吉林省「十一五」和「十二五」重點學科、吉林大學「雙一流」建設高原學科,2018年入選吉林省「十三五」一流學科B類建設名單。作物學學科群重點支撐了植物與動物科學、農業科學等12個學科領域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植物保護專業成為首批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計劃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並被確立為吉林省高等學校「十二五」本科特色專業和吉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高水平專業(群)A類建設項目,2019年被評為教育部本科一流專業。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和實驗技術教師86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3人;正高級工程師2人,高級實驗師6人;擁有博士研究生導師2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9人。擁有唐敖慶講座教授8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名、副主任委員2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人,國家級「神農英才」1人,「寶鋼優秀教師獎」1人,高層次領軍創新人才2人,全國扶貧攻堅先進個人1名,吉林省教學名師1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5人,吉林省高級專家1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6人。

教學科研平台

植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為省級實驗示範教學中心,設有遺傳與育種實驗室、數碼互動顯微鏡實驗室等13個本科教學實驗室。學院擁有占地70萬平米的農業教學科研實習基地,擁有吉林省功能農業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資源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植物遺傳改良工程實驗室、作物基因工程吉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同時,參與國家玉米工程實驗室建設。學院建有吉林省現代農業推廣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基地被學校列為吉林大學國際現代農業示範推廣引智基地。

教學科研成果

面向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布局和區域農業發展需求,以國家糧食安全為引領,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科學研究方向。近年來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作物轉基因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吉林省科技廳等科研課題200餘項,在研科研經費累計5000餘萬元;獲得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培育出國審、省審作物新品種23個;在《Science》、《PNAS》等SCI期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60餘項;作物新品種權5項。

人才培養

學院不斷加強教學改革,全力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植物保護教學團隊、植物病理教學團隊獲得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近年來,累計申請213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其中國家級45項。在全國和吉林省學生各項賽事獲得210餘項重要獎項,本科生在生物實驗技能大賽獲省級一等獎11項、二等獎7項;全國科普作品大賽三等獎1項,哈爾濱東北賽區一等獎1項;首屆微生物器皿大賽榮獲省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省級二等獎2項;「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獲省級銀獎4項;創新科技競賽省級一等獎1項;在全國大學生基因應用創意大賽中獲全國冠軍。全國農科學子創新創業大賽奪得二等獎3項;全國植物保護能力大賽三等獎2項。學院與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開展「2+2」本科聯合培養項目,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較多的發展機會。推免研究生佔畢業生人數13%以上,繼續深造攻讀研究生比例達40%以上。學院設有克勝集團獎學金、興普獎學金,建設了「三為書屋」文化主陣地和「7G咖啡」創客空間。學院先後有3個班集體被學校評為十佳班級,以張家燕為代表的9名同學被評為學校十佳大學生和自強自立大學生標兵。

國際交流與合作

學院與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荷蘭、日本、韓國等10餘個國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包括美國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邁阿密大學、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英國洛桑研究所、德國漢堡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德國馬普所等。學院每年有16 %以上研究生到美國、英國、德國、荷蘭等進行國際聯合培養或攻讀博士學位。每年有20%以上的研究生到日本、美國等國家進行短期交流或參加國際會議。受日本JASSO等國際獎學金和學校國際學生競爭力提升計劃專項經費資助,學院每年派出本科生30名赴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進行短期研修交流。學院聘請多位來自國外的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每年邀請多名國內外着名專家學者來院講學。

科技扶貧

學院開拓思路,統籌規劃,發揮學科和資源優勢,在吉林省通榆縣等地開展定點扶貧攻堅行動,為吉林大學的扶貧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大力推廣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新品種、新型栽培技術,紮實推進功能農業等新思路,實現了增產增收。在通榆縣建立了「吉林大學功能農業基地」和「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教學科研實習實踐基地」,開啟了在通榆大地書寫科技扶貧和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專業(類)介紹

學院以「課程育才、文化培才、大賽孕才、實踐鍛才」為着力點,以三層次課程體系與新農教學內容為重點,以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為手段,以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為保障,在多科學交叉與融合背景下,構建了植物生產類本科創新人才寬厚式培養模式。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培養面向未來需求、推動農業發展、促進人類進步、理論基礎紮實、實踐功底深厚、創新能力突出、綜合素質優秀,具有國際化視野,人格健全、理想遠大,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高素質人才。

植物生產類專業包括:農學、植物保護、園藝、農業資源與環境。

農學專業

專業介紹

農學專業主要培養具有堅實的農學基礎,具有良好科學素質與研發、管理才能的創新型高素質專門人才。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和運用傳統與現代作物遺傳學、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基礎理論知識並能夠靈活運用於作物生產、作物新品種選育、種子生產、加工與檢驗等方面。

培養目標

本專業以農學學科為依託,以解決農業發展關鍵問題為導向,設置通識教育、學科基礎教育、農學專業教育、專業實踐教育四個培養環節;以強基礎,重前沿為指導,合理安排課程,開設了植物學、植物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等基礎理論課程;開設了分子生物學、植物分子育種、生物技術前沿與專題討論、農業物聯網技術、創業理論與實踐等農學專業及產業發展前沿課程;以及實驗技能訓練、植物分子育種綜合實驗,高新農業實習等特色的實踐課程,全面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

主幹課程

植物學、基礎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生物統計學、分子生物學、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土壤學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能夠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農業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和技術推廣工作,各級種子公司從事種子經營管理工作,內貿和外貿公司從事農產品貿易工作,新聞出版單位從事農業科技知識宣傳普及工作;成績優秀的學生可免試直接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也可報考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研究生,或者出國攻讀學位,繼續深造及自主創業。

植物保護專業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專業介紹

植物保護專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卓越計劃)以吉林大學人才培養目標為統領,充分發揮吉林大學多學科、特別是生物學科的優勢,致力於培養學生廣闊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知識和思維方式,適合我國農業發展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熱愛「三農」、立足「三農」、獻身「三農」的情懷和責任,具備紮實的植物保護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具有開闊的國際化視野,卓越的團隊和創新精神,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超強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並具有一定的經濟與管理能力,具備優異的國際競爭潛力和科學研究素質,掌握現代生物科學技術和創新意識,利用開闊的國際視野和掌握的各交叉學科技能,解決農林業生產中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相關問題,能夠保障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高層次植物保護複合型人才。

專業方向為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和農藥學。

專業特色

植物保護專業於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為首批國家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011年通過教育部驗收,並成為吉林省特色專業,2014年又被批准為吉林省品牌專業,2014年被教育部批准為植物保護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2017年被吉林省教育廳批准為吉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高水平專業(群)A類建設項目。2019年獲批了植物保護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項目。2006年植物病理學科被吉林省評為 「十一五」高等學校省級重點學科。植物保護學科於2012年列為「十二五」吉林大學校級優勢特色重點學科。植物保護教學團隊與植物病理教學團隊先後評為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2015 年植物保護科研團隊被列入為吉林省高校創新團隊發展計劃。植物病理科研團隊被批准為第一批吉林省重大科技項目研發人才團隊支持計劃。

主幹課程

植物學、基礎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農業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

就業方向

植物保護專業本科生畢業時能夠勝任高等院校教育工作,國家出入境檢疫部門的對外、對內植物檢疫等工作,各級植保科研機構的科研和管理工作,能在農林業等部門從事病蟲流行監測、災變預警及可持續控制等工作。能在環保、商貿、食品安全、生物技術和農藥公司及各級植保站等行業,擔任與植物保護科學有關的科研、技術推廣、開發、經營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績優秀的可免試直接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亦可報考植物保護及相關學科的研究生,或者出國繼續攻讀學位。

園藝專業

專業介紹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較高的政治覺悟和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並擁有可持續發展意識,符合當代園藝事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型複合型人才。經過專業的培養,達到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形成開闊的國際化視野,擁有卓越的團隊協作意識;建立並保持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習慣;在新農科視角下學習掌握園藝科學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技能,具備園藝作物種質資源創新創製、品種選育和良種繁育、生產栽培管理、病蟲草害防治、采後貯藏加工保鮮及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技能。了解智慧園藝領域的化學、數學、計算機、生物技術、食品科學、仿生等相關交叉學科基本理論知識;探索智慧元素在園藝的地域性、季節性、多樣性、周期性,及生鮮性等方面的有機結合與應用。

專業特色

本專業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指導思想,以「安吉共識」、「北大倉行動」、「北京指南」的新農科三部曲為指導方針,進行園藝專業人才的培養。積極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應用專業知識開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等方面工作;緊跟時代脈搏,在大數據背景下,探索當代智慧園藝人才培養模式;關注國民身心健康,在大健康背景下,開展園藝產品質量安全、品質,以及園藝療法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引領專業潮流,在新農科視角下,進行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夯實實習實踐教學基礎,建有獨具特色的省內外創新創業實習實踐教學基地,切實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爭創一流專業,積極與國內、國際知名園藝科研院所開展交流合作。

主幹課程

植物學、基礎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園藝植物育種學、蔬菜栽培學、果樹栽培學、觀賞園藝學、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設施園藝學、園林樹木學、園林規劃與設計等。

就業方向

本專業主要在園藝科學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生產開發、技術推廣、自主創業、經營管理、決策規劃等方面的工作。成績優秀的可免試直接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也可報考研究生,或出國攻讀學位。代表性就業單位有以吉林大學為代表的科研院所,以省、市、縣人民政府為代表的政府機構,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生鮮電商,以恆大園林為代表的房地產企業等。

參考文獻

  1. 人才培養的3種方式 ,搜狐,2017-12-18
  2. 農學包括哪些專業?,搜狐,202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