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山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同山鎮位於諸暨市西南部,東鄰安華鎮,南接浦江縣白馬鎮,西連浦江縣中余鄉,北與草塔鎮和牌頭鎮為鄰,四面交通發達。鎮域面積55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總人口22647人(其中非農人口620人),糧食種植面積15628畝,國內生產總值3.5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0.3億元,財政收入1200萬元。
2018年6月,同山鎮入選浙江省第三批旅遊風情小鎮培育創建名單。[1]
基本概況
同山鎮工業經濟穩步增強。同山鎮有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12家,市級規模企業1家,還有個體私營企業2000餘家,擁有各類布機近千台,襪機1200餘台。
同山鎮農業特色凸現優勢。同山鎮素有「水果之鄉」、「高粱酒之鄉」的美譽。已有百畝以上觀光農業基地30多處,水果版圖擴大到近萬畝,水果種類達10多種,2006年被評為南方精品水果特色鎮鄉;浙江綠劍茶業公司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在同山鎮建立千畝有機茶基地;以同山高梁酒廠為龍頭的高梁酒產業,種植面積達5000餘畝,年產紅高梁酒600多噸,形成了「喝高粱美酒、品綠劍名茶、嘗時鮮水果」的農業觀光旅遊特色。
同山鎮三產旅遊興旺發展。鎮內有風景名勝區---湯江岩風景名勝區。鎮政府積極探索休閒旅遊與觀光農業相結合的發展路子,與旅遊局、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市旅遊投資開發公司共投資50萬元進行景區道路改造工程。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周邊地區積極發展觀光農業,培育出「金竹山莊」、「富潤科技生態園」、「龍虎原野山莊」等綜合性休閒山莊3處。每年接待遊客21萬人次,年總收入1200萬元,年創利潤360萬元。位於鎮西2公里的邊氏宗祠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代(公元1896年),近年來由諸暨市文化局撥款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十五」期間,同山鎮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累計投入資金3800萬元。在臨江、綠劍、唐仁、南源等村實施宅基地整理、造田造地、優質園地改造、礦山復耕等土地整理項目。飲用水工程進展良好;貧困戶危房改造工程取得明顯成效;水庫移民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較好解決。積極實施「放心藥」工程,同山鎮21個村級衛生室全部實現規範化管理;大力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參加人數達18263人,人口覆蓋率達83.1%;關心弱勢群體,切實開展社會救助、民政優撫和殯葬改革。舉辦農民素質培訓班40餘期,培訓農民3000餘人次,轉移農村勞動力1000餘人。
工業經濟
同山鎮有工業企業10家,其中500萬元以上企業6家,市級苗子企業1家。工業主要涉及服裝、紡織、玩具、食品、化工等行業,當年稅收超50萬元的企業3家,其中超500萬元的企業1家。2001年建立了里壽、布穀、沈宅等6個村級家庭工業園區,全鎮新增襪機600台、布機360台。
同山鎮工業經濟態勢良好。技改項目共計投入4600萬元,2006年完成合同外資120萬美元,實到外資51.6萬美元,新增外資企業1家,新增自營出口企業1家;邁情公司和花樣年華公司分別在北京和武漢投資上億元搞開發,浙江越烽建築有限公司以晉升國家建築一級企業為契機,在國外承接建築業務。從同山經濟到「同山人經濟」的轉型作了有益的探索,新成立了投資3000萬元的浙江步森綠淨生物有限公司,已進入產品研製階段,招商引資工作有了新起色,凱利針織有限公司的12萬美元,伊美特針織有限公司的40萬美元已經到位。外貿玩具廠、諸亮電瓶廠等企業廠房已初步建成。
效益農業
同山鎮有耕地面積9469畝,山林面積56629畝;農業以有機茶、櫻桃、早竹筍、花木為代表的效益農業,成為同山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排頭兵,在南日、王家大門兩村有綠劍茶基地1000畝,2001年糧經比例為61∶39。同山素有「水果之鄉」的美譽,各種水果品種在10種以上,有傳統水果枇杷、櫻桃、柿子等,也有近幾年從外地引進的新品種:紅石榴、黃花梨、楊梅等。全鎮果林面積4533畝,產量1476.5噸。一方特產——同山高粱酒,土稱「秣秫燒」號稱「江南茅台」,同山高梁酒以其獨特的色、香、味成為諸暨的歷史名酒。
同山鎮開發農業方興未艾。鎮黨委、政府在穩定原有基地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引進優良品種,抓好開發。已建立百畝以上觀光農業基地30多處(30畝以上基地15處),有櫻桃、枇杷、楊梅、紅石榴、黃花梨、提子、桃李桔等10多種水果,有板栗、銀杏、花木等多種經濟作物。並建立了千畝有機茶基地1個,百頭豬場2個,五千羽雞場1個,走上種養結合的高效發展之路。[2]
風景文化
湯江岩景區離市區25公里,面積約10平方公里。景區分為:湯江岩(虎洞山、靈屏寺)五指山、安華湖。湯江岩、虎洞山、五指山以山石洞穴景觀為主;靈屏寺以人文宗教為主,安華湖以湖光山色為主,整個景區植被繁茂,景色秀麗。
湯江岩
湯江岩,亦稱湯罐岩。岩高330.5米,岩峰奇險歷落,將巨岩切割成塊塊奇特的岩石群,其中一岩如仰天大佛,宛如人工雕琢。岩壁上傾下收,形成天然石窟。明初岩下建廟--胡公廟,乞今已630餘年。廟壁有一水潭,日可取水數擔。據史書載:「廟中有井,水白味甘,曰玉帶泉。」
食用筍基地
湯江岩風景幽秀,尤其是巨岩下的洞穴景觀。「岩高百數十丈,奇險歷落,無山不崖,無崖不石,無石不洞,無洞不穿,凡三十六景。」
邊村祠堂
「邊氏宗祠」,俗呼「邊村祠堂」,系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邊氏宗祠始建於清光緒丙申年間(1896年)。祠三進,面闊一致七開間。由門廳、戲台、看樓、正廳、後廳和兩側配房構成一座完整的建築群,總占地面積1800餘平方米。祠堂雕樑畫棟,造作講究。所有檐柱牛腿,全是浮雕和透雕相間工藝,刻工細膩,線條流暢、形象逼真。戲台中的露明構件,全部用透雕和浮雕裝飾,絢爛精緻。是一處研究江南地區晚清建築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3]
旅遊開發
鎮內有市級風景名勝區——湯江岩風景名勝區。2001年,市旅遊投資開發公司,共投資50萬元進行景區道路改造工程,年接待遊客16萬人次。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周邊地區積極發展觀光農業,逐步形成使外來遊客在同山喝高粱酒、品綠劍茶、嘗時鮮水果的旅遊特色。位於鎮西2公里的邊氏宗祠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代(公元1896年), 2001年諸暨市文化局撥款17萬元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
三產旅遊興旺發展。鎮內有風景名勝區---湯江岩風景名勝區。鎮政府積極探索休閒旅遊與觀光農業相結合的發展路子,與旅遊局、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 近年來,市旅遊投資開發公司,共投資50萬元進行景區道路改造工程。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周邊地區積極發展觀光農業,培育出「金竹山莊」、「富潤科技生態園」、「龍虎原野山莊」等綜合性休閒山莊3處。每年接待遊客21萬人次,年總收入1200萬元,年創利潤360萬元。位於鎮西2公里的邊氏宗祠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代(公元1896年), 近年來由諸暨市文化局撥款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
生活質量
農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電話普及率為每百人12部,有線電視普及率為68.7%,自來水飲用全面普及。群眾文化蓬勃開展,舞龍表演、籃球比賽、老年書畫比賽普遍開展,衛生村、籃球村、綠化村等文化特色村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初級衛生保健全面落實,醫療事業得到發展,目前有醫院3家,床位20張,醫技人員20人。民政優撫進一步加強,197個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得以落實。[4]
鄉鎮名人
沈樹根
沈樹根:鷲峰阻擊英雄沈樹根,1927年11月生,諸暨市同山鎮人。1944年5月入伍參加革命,194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特別是抗美援朝中,戰功顯赫,被中央軍委、志願軍司令部授予「鷲峰阻擊英雄」和「一級戰鬥英雄」榮譽稱號。1979年轉業到上虞,1983年在縣財貿辦公室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崗位上離休。此後,曾被中央組織部評為全國優秀黨員、國家民政部等三部委授予「全國老有所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沈樹根一生戎馬倥傯、身經百戰,從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金蕭支隊戰士、新四軍華東一縱隊勤務員、副班長,後到解放軍和志願軍部隊,歷任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營參謀長、營長、師司令部作訓參謀、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等職,先後參加過山東泰安、萊蕪、孟良崮和豫東、淮海、渡江、解放上海、抗美援朝、浙江大鹿山等戰鬥和戰役,榮立特等功、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四等功數次,頗具傳奇色彩。
陳永安
陳永安:修自行車的民工詩人
陳永安,筆名西芒。諸暨同山鎮吉水坑村人,1954年出生。務過農,曾先後在湖州、杭州打工21年,做過鐘錶修理、自行車修理等工作。陳永安自幼愛好詩文,讀小學時就開始習詩。現在邊打工邊寫詩,至今已創作詩歌700餘首,部分作品刊登於《浙江日報》、 《錢江晚報》、《浙江工人日報》等浙江省內報刊。2002年8月出版了第一部個人詩集《西芒詩選》,另一部詩集即將出版。2006年,他被吸收參加了杭州市作家協會。 「小巷深處/趕夜市的小販們/我遠遠聽見了一聲聲醉人的吆喝/從巷頭望去長長的巷尾/輕歌連着一串串輕歌像金項鍊掛在小巷/笑語挨着一片片笑語如碎銀般撒在小巷……」——選自《西芒詩選·小巷的吆喝》
「我生在陽與陰之間/歲月的手牽着我走/我一隻腳踏在陽地/另一隻腳踩在陰府/福與禍時刻伴在我身邊/又不會隨時離我而去/陽道的權勢/有時會構成我的威脅/陰道的鬼門/有時突然會請錯好人……」——選自《西芒詩選·在陰與陽之間》[5]
榮譽記錄
2018年6月,同山鎮入選浙江省第三批旅遊風情小鎮培育創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