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是詩人李白的雜言古詩。[1]

天寶三載(744),李白四十四歲。春,李白上疏唐玄宗請求退隱,唐玄宗詔許。李陽冰《草堂集序》云:「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賜金歸之。」范傳正《李白新墓碑》云:「既而上疏請還舊山。玄宗甚愛其才,或慮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溫室樹,恐掇後患,惜而遂之。」李白在待詔翰林期間,親眼見到國君荒淫,故作詩以諷刺之。如《烏棲曲》《寓言三首》等(或作於當時,或作於事後)。同年夏,李白與杜甫在洛陽初次相識。同年秋,李白與杜甫、高適同游唐河南道二十七州(今河南東部開封商丘一帶)。同年冬,李白到達齊州(濟南郡),從高天師接受道篆。此詩當作於天寶三載(744)李白即將想離京之前。

這首詩主要是寫詩人欣賞壁畫的過程與感受。前八句寫鑑賞壁畫的過程,詩人燭照此景而生仙遊之想,依照主觀感受和想象所再造出來的藝術意象來表現整個畫面意境。末六句寫鑑賞壁畫後的感受:壁畫中秋猿哀鳴、因歡放歌行吟、海客高揚雲帆;表達出詩人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超凡想像力,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壯闊胸懷。

此詩不寫具象寫意象,不從實處描摹,而從虛處傳神,畫之所長,詩之所短,力避之,畫之所短,詩之所長,力揚之,正是此詩藝術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

作品原文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高堂粉壁圖蓬瀛,燭前一見滄洲清。洪波洶湧山崢嶸,

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光中乍喜嵐氣滅,

謂逢山陰晴後雪。回溪碧流寂無喧,

又如秦人月下窺花源。瞭然不覺清心魂,

只將疊嶂鳴秋猿。與君對此歡未歇,放歌行吟達明發。

卻顧海客揚雲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白話譯文

在高堂白壁之上,有一幅海上仙山圖。舉燭前觀,但見滄洲清逸,招人慾去。

仙山高峻崢嶸,四周洪波洶湧,神山光華匹照,猶如丹丘,遙隔大海,可以直望赤城。

山中崗氣已滅,山光清明一片,好像是山陰晴後之雪景。

碧溪回流宛轉,卻寂然無聲,就好像秦人在月下偷看桃花源。

見此圖畫,胸中瞭然,清人心魄,好像在疊嶂之中聽到了秋猿的叫聲。

與君對比,歡賞不已,於是放歌高吟直到天明。

回首看見畫中的海客高揚雲帆,便不禁產生了入海求仙的出世之思。

作品鑑賞

此詩是寫詩李白欣賞壁畫的過程與感受。全詩可分為兩段。

首二句點題,寫晚上秉燭觀看壁畫,壁畫中畫的是山水。第三句概括山水特徵:水,洪波洶湧;山,高峻崢嶸。第四句寫詩人對壁畫的總體印象:就像處在仙境裡隔海遙望赤城山一樣。五六句說山水間沒有霧氣,景物清晰得就像山陰道上雪後初晴那樣美。七八句說壁畫中雖然流水迴旋,可是聽不到絲毫的湍流聲,幽靜得就像避亂之秦人處在桃花源一樣令人安詳。桃花源本來幽靜,月下桃花源則更為安靜。「窺花源」以上八句寫觀壁畫。

最後六句寫詩人觀畫後的感受。感受之一,心神清淨。靜極生動,反而覺得在壁畫的層巒疊嶂中有秋猿哀鳴。感受之二,歡。因歡而放歌行吟,直至翌日清晨。感受之三,第二天清晨再觀畫,看到了海客揚帆,詩人於是產生了壯闊的胸懷:直掛雲帆濟滄海。

詩人依照主觀感受和想象所再造出來的,用以表現整個畫面意境的藝術意象,是這樣迷離,可是細加體味,其暗示性又是那樣豐富,不僅不妨礙反而極大地吸引和調動讀者,以其豐富的藝術聯想去悉心感受它。雖嫌迷離,終覺美好。無怪乎詩人燭照此景而生仙遊之想。不寫具象寫意象,不從實處描摹,而從虛處傳神,畫之所長,詩之所短,力避之,畫之所短,詩之所長,力揚之,正是此詩藝術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李白:不朽的詩人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