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同質異能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同質異能素(isomer)即同核異能素,是具有相同質量數原子序數 而處於較長壽命激發態核素。通常在核素符號的質量數後面加寫m來標記。如60mCo是60Co的一種同核異能素,它的能量比60Co高59千電子伏半衰期為10.5分。大多數同核異能素要發生γ躍遷,少數發生β衰變,個別的可發生α衰變

中文名:同核異能素

外文名:isomer

舊 稱:同質異能素

學 科:物理化學

特 征:具有相同質量數處於激發態的核素

提出年代:1917年

提出者:F.索迪

概念說明

F.索迪於1917年最先提出同質異能素的概念。並採用同重同位素或高級同位素這些名詞。同核異能素的角動量和相應基態核素角動量之差ΔI較大,能量之差ΔE一般較小。由於γ躍遷概率隨ΔI的增加和ΔE的減小而急劇地下降,因而同核異能素至相應基態核素的γ躍遷概率較小,半衰期較長。[1]

理論詮釋

實驗發現,同核異能素都分別集中在質子數Z或中子數N等於幻數50、82、126等前面的區域,稱同核異能素島。利用核殼層模型理論能很好地解釋同核異能素島。根據殼層模型,奇A核的基態自旋由「最後一個」奇核子的狀態所決定。類似地可認為,奇A核的單粒子激發態的自旋由激發態核的奇核子的狀態決定。這樣只要激發態和基態的奇核子能級的角動量相差很大(≥3ħ,ħ等於普朗克常數h除以2π),就會出現同核異能素。由核子的自旋-軌道耦合引起的能級劈裂,在Z或N等於幻數50、82和126附近特別厲害,以致角動量相差很大的能級在Z或N等於幻數50、82和126前可相鄰地排列在一起。這些區域可出現這樣的激發態,它們同基態的角動量之差很大,能量之差卻很小,從而γ躍遷概率較小,壽命較長,這是同核異能素島的成因。 [2]

視頻

中子彈技術都已經相當成熟核武器的發展也進入瓶頸期

參考文獻

  1. [詞條作者:呂維純.《中國大百科全書》74卷(第一版)化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
  2. [詞條作者:張煥喬.《中國大百科全書》74卷(第二版)物理學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4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