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名人讀書故事:八十二歲的狀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名人讀書故事:八十二歲的狀元,歷史人物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梁灝


梁灝(963-1004)字太素,北宋鄆州須城(今東平州城)人,出身宦家。少年喪父,由其叔父撫育成人。曾從學於王禹恬,初考進士,未中。留居京城,曾進諫宋太宗,選拔人才不要單憑詩賦,要注重治國治民的才能,未被採納。雍熙二年(985年),考取狀元,任大名府觀察推官,時年23歲。其間,曾與楊勵、朱台符、李若拙同掌科舉事務。又與錢若水等人同修《太祖實錄》及《起居注》。灝有吏才,每上朝進奏,辭辯明敏,對答如流,真宗甚為嘉賞。群臣奏章,多教灝參議。景德元年(1004年),任開封知府。同年6月,暴病卒,時年42歲。著有文集15卷。灝有三子,固、述、適。其子梁固於梁灝中狀元之日出生,後也中了狀元,因此與父親稱為"父子狀元"。



梁灝是五代時期的人,卻是宋太宗時期的狀元郎。他從五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斷地進京應試,歷經後漢和後周兩個短命朝代。雖然屢試不中,但他毫不在意,總是自我解嘲地說:「考一次,我就離狀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進士,被欽點為狀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參加會試四十場,中狀元時已經是滿頭白髮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問他的年歲,他自稱:「皓首窮經,少伏生八歲;青雲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歲了。短短兩句話,包含了多少考場上的艱苦和辛酸!



感悟】梁灝八十二歲中狀元是那個時代的悲哀,因為他生逢五代亂世,人生坎坷在所難免。但他的那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卻是極為可貴的。在求學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灝那樣孜孜不倦,為達到目標不惜追求到鬚髮皆白,那麼,即便最後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滿腹經綸垂名後世。這種堅毅的求學精神值得每個人稱頌和學習。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訴青少年:學習不在於年齡,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過程,只要正確對待,持之以恆,就能達到你的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