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名所江戶百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名所江戶百景

名所江戶百景(日語:名所江戸百景/めいしょえどひゃっけい Meisho Edo Hyakkei)是浮世繪畫師歌川廣重在安政3年(1856年)到安政5年(1858年)之間創作的浮世繪。

119幅浮世繪大錦繪

按照春夏秋冬四個篇章主題分部,共計119幅浮世繪大錦繪,以及1幅目錄主題,對江戶的代表建築場景和人做了極致細膩的刻畫。

一般認為119幅大錦繪有116幅是歌川廣重獨立完成,《上野山下》一圖在廣重去世後發表,一般猜測由二代目廣重(近乎徒弟)基於草圖完成的。

夏之部的《赤坂桐畑雨中夕けい》。

冬之部的《びくにはし雪中》一般認為是二代目廣重完成的作品。

浮世繪版畫是日本傳統繪畫的一種類型,它的最大特點是:俗,生於市井,作於市井,也描繪市井。

它是日本江戶時代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市井生活、尋常巷陌、各種藝伎、小貓小狗等都是浮世繪創作的主題。

歌川廣重簡介

出身於江戶

歌川廣重(1797年-1858年10月12日)出身於江戶(現東京)的一個消防員家庭。

1811年,歌川廣重自15歲開始跟著歌川豐廣學習浮世繪,很快就成為當時受歡迎的繪師。

1833~1834年,中間的55幅風景畫系列《東海道五十三次》確立了他作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浮世繪畫家之一的地位。

由於對他的人物風景畫需求太多,大量製作降低了風景畫的品質。他創作了5000多幅畫,還從他的一些木刻作品上複製出了1萬幅。他的天賦最先被西方的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畫家認同,廣重也從他們那裡受到了很大的影響。[1]

晚期的名作

《名所江戶百景》是他生涯晚期的名作,描繪了江戶在不同季節的風景名勝,變化多端的視角與遠近景的極端取捨在視覺上帶來全新的體驗;他同時活用多種木版印刷技法,營造出光影甚至是凹凸變化,讓畫面更顯生動。[2]

「名所繪」是浮世繪的一種題材表現,最先是在19世紀初,因為葛飾北齋的名作《富嶽三十六景》而開始盛行,不僅滿足了當時與遊山玩水無緣的百姓對名山秀水的憧憬,也有像是旅遊導覽的功用而廣受歡迎。

《名所江戶百景》在1856年初開始發行,到隔年就已發行了108張圖,且博得大家好評。

到訪東京之時,你是否曾想過,距今一百多年前、仍被稱為「江戶」的東京,又是什麼模樣呢?遠足文化今年出版的新書《廣重TOKYO名所江戶百景》,就要帶著讀者跟隨歌川廣重的腳步,同時遊覽往昔江戶與今日東京。

01:《日本橋雪晴》

以日本橋為江戶百景的起點別具意義,在1603年德川家康的全國道路網建設計劃中,日本橋就是「五街道」(江戶通往外地的五條主要通道)的基點。第一代日本橋在計劃的同年興建,如同廣重所描繪的,是一座木造橋梁,但其實日本橋曾經過火災及多次重建。現在的日本橋已是第19代,是在1911年興建的石造二連拱橋。


02:《龜戶天神境內》

這可能是《名所江戶百景》中少數古今如一的場景了。龜戶天神社的主神是天滿大神,也就是菅原道真,而道真公的本社是位於九州的太宰府天滿宮,因此這裡原先的名字是相對的「東宰府天滿宮」。

直到1873年才改稱為「龜戶神社」。

揮別春天步向初夏的時節,就是紫藤花季,龜戶神社「東京第一賞藤勝地」的美名,幸運地沒有因時間而改變。此外,據說印象派大師莫內就是看到了廣重這件作品,才自己打造了內有小橋的日本庭園。


03:《請地秋葉境內》

《請地秋葉境內》描繪以前「秋葉大權現社」境內池塘附近的楓紅景色,是當時有名的賞楓勝地。秋葉大權現社之後因關東大地震和二戰而遭到嚴重損壞,於1966年重建,並改名為秋葉神社,也是我們現在很熟悉的地名「秋葉原」的由來。


04:《增上寺塔赤羽根》

增上寺為淨土宗第八祖於1393年所創建,圖中前景所繪的是增上寺五重塔的上半部,不過已在二戰期間的東京大轟炸中燒毀。

現代的增上寺本堂後方就是東京鐵塔,成為了遊人觀賞東京鐵塔的好去處。



風流開眼、驚艷眾生

《名所江戶百景》耗盡了歌川廣重的全部心血,畫冊於1856年開始分批次出版發行,

1858年,歌川廣重因病去世。

1859年,《名所江戶百景》在畫家去世一年之後才得以出版完成,作品風流開眼、驚艷眾生。

出版商魚屋榮吉

當年的出版商為「魚屋榮吉」。

也因為出版發行了這套《名所江戶百景》而在歷史上留下了大名。

在當時印製技術並不那麼發達的時代,浮世繪的底本就顯得尤為珍貴,自1856年魚屋榮吉首次出版的200套,現存散落各地的不超過10套,對於藝術品來說的確是物以稀為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