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出自唐代李白的《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1]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長得 一作:常得)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絕代佳人與紅艷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滿面笑容不停觀看。
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欄杆,動人姿色似春風能消無限春愁春恨。
注釋
清平調:一種歌的曲調,「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之遺聲。
名花:牡丹花。
傾國:喻美色驚人,此指楊貴妃。典出漢李延年《佳人歌》:「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得:使。
解釋:消除。
春風:指唐玄宗。
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築。
賞析
這首詩總承一、二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糅合,融為一體。全詩構思精巧,辭藻艷麗,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描繪出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的景象,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功力。[2]
起首二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美人,當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出,並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提,「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融合在一起了。
由於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一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然無恨,煩惱都為之消釋了。末句點明玄宗楊妃賞花地點──「沉香亭北」。花在闌外,人倚闌干,十分優雅風流。[3]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在長安為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或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春天的一日,唐明皇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觀賞牡丹,因命李白作新樂章,李白奉旨作了三首,這是其中一首。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