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後太平遺址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後太平遺址群

來自 攜程旅行 的圖片

本名 後太平遺址群

地 點 吉林省四平市雙遼市

遺 物 蚌器、玉石器等

各類遺物1500餘件

歷史意義 研究整個遼河流域

地理位置 經123;124,緯43

級別批次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後太平遺址群,位於吉林省四平市雙遼市遼河右岸,以太平遺址和後太平墓地為中心,包括白牛墓地和大金山、西山灣子、七棵樹、盤山、黃土坑、孤家子、東崗仕家、東賢良、勃山屯等遺址,是新石器時代至戰國時期的古人類墓地和遺址。[1]

簡介

遺址群從東北向西南方向綿延近40公里。數量眾多,分布密集,海拔高度基本相同,文化內涵豐富,出土了陶器、青銅器、骨角器、蚌器、玉石器等各類遺物1500餘件。

歷史意義

後太平遺址群的考古發現和發掘,填補了東遼河流域青銅時代田野考古的空白,對確認該區域內各歷史時期的考古學文化及補充分期序列缺環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也為研究整個遼河流域及其臨近地區文化分期樹立了可供比較的標尺。同時發現了以素麵束頸陶壺和壺形鼎為主要特徵的全新文化類型,擬命名為「後太平文化」。這對研究整個遼河流域及其與嫩江流域文化的碰撞交流及發展趨勢,都將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來源

  1. 後太平遺址群, 博雅旅遊,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