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寨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後寨苗族鄉隸屬於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地處於織金縣西部,東與城關鎮毗鄰,東南與珠藏鎮相連,南與少普鎮相接,西及西北與三塘鎮相鄰,北與納雍縣水東鎮為鄰,北及東北與中寨鎮接壤, 行政區域面積110.1平方千米。
明代時期,屬的都則溪;1992年1月,改後寨苗族鄉。截至2018年末,後寨苗族鄉戶籍人口為30116人。截至2020年6月,後寨苗族鄉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花樹社區。
2011年,後寨苗族鄉財政總收入2047.4萬元,比上年增長3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96.8萬元,比上年增長43%。2018年,後寨苗族鄉有工業企業57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1]
建置沿革
明代時期,屬的都則溪。
清代時期,屬敦仁里三甲。
民國初期,屬西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八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屬三塘鄉。
1950年1月,屬七區。
1958年2月,成立後寨公社。
1959年1月,改為管理區。
1961年8月,復為後寨公社。
1984年2月,改後寨鄉。
1992年1月,改後寨苗族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後寨苗族鄉轄13個行政村:花樹、熊家寨、小橋、務安、偏岩、高礅、前進、路寨河、大爐塘、馬家田、三家寨、坪寨、麻窩寨,下設96個村民小組。
截止至2020年6月,後寨苗族鄉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花樹社區。[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後寨苗族鄉地處織金縣西部,東與城關鎮毗鄰,東南與珠藏鎮相連,南與少普鎮相接,西及西北與三塘鎮相鄰,北與納雍縣水東鎮為鄰,北及東北與中寨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10.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後寨苗族鄉境內地形大部為山地,在山中間有田壩和梯田、梯土,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680米。
氣候
後寨苗族鄉多年平均氣溫11.7℃,1月平均氣溫3.6℃,極端最低氣溫-6.8℃;7月平均氣溫23.7℃,極端最高氣溫30℃。平均氣溫年較差29.8℃。生長期年平均210天。無霜期年平均220天,最長230天,最短20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10.6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425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630毫米(2011年),極端年最少雨量1100毫米(2010年)。
水文
後寨苗族鄉境內河道屬小清河水系。由大爐塘村流經馬家田、三家寨、坪寨落水洞由北而南;由花樹村熊家寨匯集流到坪寨落水洞南,自西環繞鄉境10餘千米而過,有河道長5千米。
自然災害
後寨苗族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雹災平均30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雹災發生在1981年5月200,降雹時間約17分鐘,涉及境內6個村,受災面積達1.57畝,夏糧1.2萬畝絕收。風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最嚴重的一次風災發生在1981年5月20日,造成1.5萬畝農作物受災。
自然資源
後寨苗族鄉境內地下礦藏資源主要有無煙煤、硅礦、硫鐵礦、硫礦、重晶石、石油、天然氣等。其中優質無煙煤儲量,初步探明為20餘億噸。耕地面積13087畝,其中水田2000畝,旱地11087畝。
人口
2011年末,後寨苗族鄉總人口25123人。總人口中,男性13316人,占53%;女性11807人,占4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5030人,占59.8%;有苗、彝、伝佬、布依、回等少數民族,共10093人,占40.2%。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苗、彝2個民族,其中苗族6506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4.5%;彝族1010人,占1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28.2人。
截至2018年末,後寨苗族鄉戶籍人口為30116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後寨苗族鄉財政總收入2047.4萬元,比上年增長3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96.8萬元,比上年增長43%。
2018年,後寨苗族鄉有工業企業57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農業
後寨苗族鄉糧食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後寨苗族鄉生產糧食7546噸。
後寨苗族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後寨苗族鄉生豬飼養量1.3萬頭,年末存欄0.75萬頭;牛飼養量0.65萬頭,年末存欄0.45萬頭;家禽飼養量3.3萬羽。
工業
後寨苗族鄉形成以採礦、建築材料生產、農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後寨苗族鄉有大型煤礦1個,洗砰廠1家,砂石廠1家。
商業
2011年末,後寨苗族鄉有商業網點18個,從業人員25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36億元,比上年增長5%;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0.5億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後寨苗族鄉有小學7所,在校生3153人,專任教師11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39%;初中1所,在校生1053人,專任教師4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6.5%。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後寨苗族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4個,文化專業戶3個;各類圖書室11個,藏書5萬多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50人。2011年末,開通2290台電視,有4120戶正常收看。廣播電視站1處,境內村村通電視。
2011年末,後寨苗族鄉有學校體育場地1處。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後寨苗族鄉有衛生室12個;病床2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8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8萬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
社會保障
2011年,後寨苗族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2戶,人數42人,支出10.212萬元;城市醫療救助1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585人次,共支出1.834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70戶,人數4585人,支出265餘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4萬元;社區服務設施13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3.5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37萬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後寨苗族鄉有郵政代辦所1個。電信代辦企業2家,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0.33萬門,固定電話用戶5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20%;移動電話用戶2500戶;寬帶接入用戶30戶。[5]
交通
2011年,後寨苗族鄉境內有縣道1條。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後寨苗族鄉因鄉人民政府駐後寨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