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後漢書·仇覽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後漢書·仇覽傳出自於《後漢書》,此史是一部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記載了從光武帝劉秀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歷史。 [1]

原文

仇覽字季智,一名香,陳留考城人也。少為書生淳默,鄉里無知者。年四十,縣召補吏,選為蒲亭長。勸人生業,為制科令,至於果菜為限,雞豕有數。

農事既畢,乃令子弟群居,還就黌學。其剽輕游恣者,皆役以田桑,嚴設科罰。躬助喪事,賑恤窮寡。期年稱大化。覽初到亭,人有陳元者,獨與母居,而母詣覽告元不孝。覽驚曰:吾近日過舍廬落整頓耕耘以時此非惡人當是教化未及至耳母守寡養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於一朝欲致子以不義乎母聞感悔,涕泣而去。覽乃親到元家,與其母子飲,因為陳人倫孝行,譬以禍福之言。元卒成孝子。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無少鷹鸇之志邪?」

覽曰:「以為鷹鸇,不若鸞鳳。」渙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今日太學曳長裾,飛名譽,皆主簿後耳。」以一月奉為資,勉卒景行。覽入太學。時諸生同郡符融有高名,與覽比宇,賓客盈室。覽常自守,不與融言。融觀其容止,心獨奇之,乃謂曰:「與先生同郡壤,鄰房牖。今京師英雄四集,志士交結之秋,雖務經學,守之何固?」覽乃正色曰:「天子修設太學,豈但使人游談其中!」高揖而去,不復與言。後融以告郭林宗,林宗因與融齎刺就房謁之,遂請留宿。林宗嗟嘆,下床為拜。覽學畢歸鄉里,州郡並請,皆以疾辭。雖在宴居,必以禮自整。妻子有過,輒免冠自責,妻子庭謝,候覽冠,乃敢升堂。家人莫見喜怒聲色之異。後征方正,遇疾而卒。三子皆有文史才,少子玄,最知名。

譯文

仇覽字季智,又名仇香,是陳留縣考城人。他年輕做書生時淳樸寡言,鄉里沒有人了解他。四十歲時,縣裡徵召他補任官吏,選拔他當蒲亭長。他鼓勵人們發展生產,為百姓制定法令條文,甚至給果樹蔬菜定出額度,雞豬規定數量。

農事完畢之後,就讓子弟們住在一起,回到學校學習。對那些剽悍輕浮放蕩不羈的人,全都用耕田桑蠶之事役使他們,嚴格制定懲罰條文。他親自幫助有困難的人辦喪事,救助撫慰貧困孤寡的人。一年以後人們稱讚當地得到了深遠的教化。仇覽剛到蒲亭時,有個叫陳元的人,獨自與母親居住,可是他的母親卻到仇覽處控告陳元不孝。仇覽吃驚地說:「我近日經過你們家,看到房屋很整齊,田地也能按時耕種。可見你兒子不是惡人,應當是教育感化沒有做到罷了。(你作為)母親守寡養育孤兒,自己受苦接近年老,怎麼能為了一時發泄憤怒,把不講道義之名送給兒子呢?」

這位母親聽了很感動,很後悔,流着淚離開了。仇覽於是親自到陳元家,與他們母子一起喝酒,趁機給陳元講遵守人倫孝敬父母的道理,用禍福之類的話來使他領悟。陳元終於成為孝子。當時考城縣令河內人王渙,為政崇尚嚴厲,聽到仇覽用道德感化人,就委任仇覽當主簿。他對仇覽說:「你聽到陳元的過錯,不治罪而感化他,莫非缺少鷹鸇一樣威猛的心志吧?」仇覽說:「我以為鷹鸇(雖威猛但)不如鸞鳳(美好)啊。」王渙向他道歉,並舉薦他進入太學讀書,臨行時說:「枳樹荊棘不是鸞鳳棲息之處,百里之路哪裡是你這樣的大賢人走的路呢。今日太學中那些人拖着長長的衣襟,名譽飛揚,可都比不上你啊。」王渙還拿出一個月的俸祿作為資助,勉勵他最終成就崇高的品德。仇覽進入太學,當時生員中有位同郡的叫符融的人,有很高的名聲,跟仇覽挨着屋子住,常常賓客滿屋,仇覽常常堅守自己的心志,不跟符融說話。

符融觀察他的容貌舉止,心裡感到特別奇怪,就對他說:「我和您是同鄉,住的房子相鄰,現在京師英雄從四方聚集而來,正是志士們結交的時候,雖然說要致力經學,可又何必這樣堅定地守住學業呢?」仇覽於是面色嚴肅地說:「天子建立太學,難道只是讓人們在這裡閒談嗎?」 然後向符融高高地拱手施禮離開了,不再跟他說話。後來符融把此事告訴了郭林宗(郭泰,字林宗,東漢時期名士),林宗於是與符融帶着名帖到住處拜見仇覽,仇覽於是請他們留宿。林宗很是感嘆,從座位上站起來向仇覽行拜禮。仇覽學習完畢回到鄉里,州郡請他做官,他都用生病推辭。雖然在家閒居,他也一定用禮法嚴格要求自己。每當妻子兒女有過失,他就脫帽自責。妻子兒女在院中道歉,等到仇覽戴上帽子,才敢走進廳堂。家人沒有誰見過他因喜怒在說話聲音和臉色上表現出的不同。後來他被徵召為方正,不久生病去世了。仇覽三個兒子都有文史之才,小兒子仇玄,最為有名。 [2]

作者簡介

范曄(公元398—446年),字蔚宗,祖籍順陽(今河南淅川縣),范家自西晉永嘉之亂後移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市),范曄是南朝劉宋時期的傑出史學家,史學名著《後漢書》的作者。[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