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後漢書·荀彧傳

後漢書·荀彧傳出自於《後漢書》,此史是一部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記載了從光武帝劉秀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歷史。 [1]

目錄

原文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少有才名。南陽何顆見彧而異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舉孝廉。董卓之亂,棄官歸鄉里。比至冀州,袁紹待彧以上賓之禮。彧每懷匡佐之義。度紹終不能定大業,乃去紹從操。操與語大悅,曰:「吾子房也。」興平元年,操東擊陶謙,使彧守甄城。會張邈、陳宮以兗州反操,而潛迎呂布。邈使人譎彧曰:「呂將軍來助曹使君擊陶謙,宜亟供軍實。」彧知邈有變,即勒兵設備,故邈計不行。陶謙死,操欲遂取徐州,還定呂布。

彧諫曰:「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將軍本以兗州首事故能平定山東此實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討使不得西顧乘其間而收熱麥約食菱谷以資一舉則呂布不足破也。」操於是大收熟麥,復與布戰,兗州遂平。建安元年,獻帝自河東還洛陽,操議欲奉迎車駕,徙都於許。眾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勸操曰:「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漢高祖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自天子蒙塵,將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遑遠赴,雖御難於外,乃心無不在王室。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義以致英俊。」操從之。

操保官渡,雖勝而軍糧方盡,書與彧議,彧報曰:「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操乃堅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紹。十七年,董昭等欲共進操爵國公,九錫備物,密以訪彧。彧曰:「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振漢朝,雖勛庸崇著,猶秉忠貞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寢。操心不能平。會南征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帝從之。至濡須,彧病留壽春,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帝哀惜之,祖日為之廢樂。諡曰敬侯。明年,操遂稱魏公雲。

譯文

荀彧(yù)宇文若,潁川穎陰人,青少年就憑才識出名。南陽人何顒見到荀彧認為他奇異不凡,說:「這是帝王的輔佐之才啊。」中平六年,被推舉為孝廉。董卓作亂時,棄官回到家鄉。等荀彧到了冀州,袁紹用貴賓的禮遇對待荀彧。荀彧每每有匡正之心。估計袁紹最終不能成就大事,就離開袁紹投奔曹操。曹操和他交談後大喜,說:「你是我的張良啊。」興平元年,曹操東擊陶謙,派荀彧守甄城。趕上張邈、陳宮據兗州反曹操,而暗地迎接呂布。張邈派人欺騙荀彧說:「呂將軍來幫助曹使君打陶謙,應趕緊供應他軍需物資。」荀彧知道張邈有變,就整頓軍隊做好防備,因此張邈的計謀不能得逞。

陶謙死,曹操想馬上攻取徐州,回兵後平定呂布。荀彧勸諫說:「以前高祖占據關中,光武帝占據河內,都是先鞏固根本,以控制天下。將軍本以兗州為根本,所以能平定山東,這實在是天下的要地啊!應立即分兵討伐,使敵寇不能西顧,乘機收割成熟的麥子,節食蓄糧,以助軍事行動,則呂布不難擊敗。」曹操於是大力搶收成熟的麥子,又和呂布交戰,兗州於是被平定。建安元年,獻帝從河東回到洛陽,曹操打算迎接車駕,遷都到許昌。眾人大多認為不可倉促行事。

荀彧於是鼓動曹操說:「晉文公曾接納周襄王而使得諸侯們如影隨形,漢高祖為義帝戴孝而使得天下人心盡歸。自從天子遭難,將軍首舉義兵,只是因為山東紛擾混亂,沒有顧得上接駕,雖然在外平定禍亂,但心裡卻無時不在掛念着王室。趁此時奉迎主上以順應萬民心愿,執最大的公正來使天下信服,扶持大義來網羅英才。」曹操聽從了他的意見。曹操守官渡,雖然得勝但軍糧就要吃完,寫信與荀彧商議,荀彧回信說:「情形敗露,聲勢衰竭,一定會有轉機,這是使用非常之計的時候,不可錯失良機。」曹操於是堅守壁壘和袁紹相持。終於用奇兵打敗袁紹。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要聯名推戴曹操晉封國公,賜予九錫儀仗器物,秘密地徵詢荀彧的意見。荀彧說:「曹公本是發動義兵,以振興漢朝,雖然功勳卓著,還保持忠貞之節。君子愛人要合於道德,不應該這樣。」事情就這麼擱置下來。曹操心裡難以平靜。等到南征孫權,曹操上表請荀彧到譙郡勞軍,皇帝答應了他。到了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曹操贈送他食物,打開一看,卻是空盒,於是荀彧服毒而死。皇帝為他難過痛惜,祭祀之日因此而不奏樂。諡為敬侯。第二年,曹操終於晉封魏公。[2]

作者簡介

范曄(公元398—446年),字蔚宗,祖籍順陽(今河南淅川縣),范家自西晉永嘉之亂後移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市),范曄是南朝劉宋時期的傑出史學家,史學名著《後漢書》的作者。[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