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後漢書·虞延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後漢書·虞延傳出自於《後漢書》,此史是一部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記載了從光武帝劉秀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歷史。 [1]

原文

虞延少為戶牖亭長。時王莽貴人魏氏賓客放從,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見怨,故位不升。性敦樸,不拘小節,又無鄉曲之譽。王莽末,天下大亂,延常嬰甲冑,擁衛親族,扞御抄盜,賴其全者甚眾。建武初,除細陽令。每至歲時伏臘,輒休遣徒系,各使歸家,並感其恩德,應期而還。有囚於家被病,自載詣獄,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殯於門外,百姓感悅之。

後去官還鄉里,太守富宗聞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車服器物,多不中節。延諫曰:「昔晏嬰輔齊,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魯,妾不衣帛。以約失之者鮮矣。」宗不悅延即辭退居有頃宗果以侈從被誅臨當伏刑攬涕而嘆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諫光武聞而奇之。是時陰氏有客馬成者,常為奸盜,延收考之。陰氏屢請,獲一書輒加篣二百,信陽侯陰就乃訴帝,譖延多所冤枉。帝乃臨御道之館,親錄囚徒。延陳其獄狀可論者在東,無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趨東,延前執之,謂曰:「爾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燒。今考實未竟,宜當盡法!」成大呼稱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

帝知延不私,謂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後數日伏誅,於是外戚斂手,莫敢幹法。遷南陽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鄧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會,而容姿趨步有出於眾,顯宗目之,顧左右曰:「朕之儀貌,豈若此人!」特賜輿馬衣服。延以衍雖有容儀而無實行,未嘗加禮。帝既異之,乃詔衍令自稱南陽功曹詣闕。既到,拜郎中,遷玄武司馬。衍在職不服父喪,帝聞之,乃嘆曰:「『知人則哲,惟帝難之』。信哉斯言!」衍慚而退,由是以延為明。

譯文

虞延青年時就當了戶牖亭長。這時王莽的貴人魏氏家的賓客放縱不法,虞延帶領吏卒突入其家逮捕了有關的人,因此招怨,所以升任不了。虞延個性敦厚淳樸,不拘小節,也就得不到鄉里的稱揚。王莽末年,天下大亂,虞延常身披甲冑,護衛親族,防禦劫掠抄盜,依靠他而得以保全的鄉民很多。建武初年,被任命為細陽縣令。在任上,每到歲時節令,他便讓刑徒囚犯休假回家,這些人感其恩德,到期即回。有個囚犯在家得了病,自家裝了車子送到縣府,一到就死了,虞延領着府吏把他安葬在城門外,百姓深受感動。

後來虞延自己辭官回到家鄉,太守富宗早知道他,召他為郡功曹。富宗這人生活奢靡,車子衣服及日用器物多不合國家禮法規定。虞延規諫說:「當年晏子輔助齊王,穿的鹿裘都是破損的,季文子做相於魯國,妻妾都不穿絲織品,以儉約行事的人失敗的很少很少。」富宗不高興,虞延便辭退了。過了一段時間,富宗果然因為奢縱被殺頭,臨刑之時,他抹着眼淚說:「悔不聽虞功曹的批評!」光武帝知道後很賞識虞延。這時陰氏家中有個門客叫馬成,常為奸盜,虞延將其搜捕拷問。陰氏多次請託人情,虞延則每接一封求情信就加打二百鞭。信陽侯陰就便投訴到皇帝那兒,誣告虞延多所冤枉。

光武帝便到御道館錄囚親自查問囚徒情狀。虞延便報告讓獄狀可討論的到東邊站隊,無理可訴的到西邊站隊。馬成便回身想站到東邊,虞延跨步上前抓着他說:「你是人中的大蠹蟲,長久地依託城社(城社喻權勢),不怕熏燒。現在審查核實沒完,應當完全依法制裁!」馬成大呼冤枉,御階上光武帝貼身的陛戟郎用戟抵着虞延,叱喝他要他放了馬成。光武帝知道虞延不是為私,就對馬成說:「你觸犯王法,是咎由自取啊!」喝退他讓他快走開。過了幾天便伏了法。於是皇家貴戚們一個個收了手,不敢再無法無天了。

升為南陽太守。明帝永平初年,有位新野縣的功曹叫鄧衍,因為有外戚小侯的身份常能參與朝會,此人姿容態度行步投足跟眾人不一般,明帝注視着他回頭對左右侍從說:「朕的儀態容貌難道就像此人嗎!」特賜給他車馬衣服。虞延認為此人雖有姿容但無德行,沒有對他表示尊重。明帝既看重了鄧衍,便下詔讓他自稱南陽郡功曹到朝門。既到,任為郎中,遷升為玄武司馬。鄧衍在職,父親死了,他都不回鄉守孝,明帝聽說這件事後,就感嘆地說:「『能了解人是智慧,只是皇帝在這方面難以做到』。這話說得實在正確!」鄧衍很慚愧,辭去了官職,從此明帝更認為虞延有知人之明。[2]

作者簡介

范曄(公元398—446年),字蔚宗,祖籍順陽(今河南淅川縣),范家自西晉永嘉之亂後移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市),范曄是南朝劉宋時期的傑出史學家,史學名著《後漢書》的作者。[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