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後溪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取穴比量方法請點擊:手指同身寸法

後溪穴——頸椎、腰椎病通用穴!

後溪穴:後溪穴最早出自於《靈樞本輸》,是隸屬於手太陽小腸經的穴位。後溪穴是手太陽小腸經的輸穴,為八脈交會穴,通於督脈,中醫認為後溪穴具有清熱利濕、寧心安神、通血活絡的功效。是治療頸肩疼痛、肘臂疼痛、急性腰扭傷的特效穴位。當腰部扭傷的情況下,如果疼痛點在脊柱兩側時,點揉後溪穴的效果最為顯著。

穴名釋義

  • 穴名解釋:穴名:後溪穴。手太陽經所注為「輸」;八脈交會穴之一,通督脈。督脈手太陽之會,俞穴,屬木。
  1. 後溪。後,與前相對,指穴內氣血運行的人體部位為後背督脈之部。溪,穴內氣血流行的道路。該穴名意指穴內氣血外行於腰背的督脈之部。本穴物質為前谷穴傳來的天部濕熱之氣,至本穴後其外散的清陽之氣上行督脈,運行的部位為督脈所屬之部,故名。[1]
  2. 督脈手太陽之會。因本穴有清陽之氣上行督脈,故為督脈手太陽之會。
  3. 小腸經俞。俞,輸也。本穴氣血由前谷穴傳來,在本穴的運行變化為進一步的散熱縮合,熱散後的部分清陽之氣上走督脈,縮合後的水濕之氣則循經上行腕骨穴,本穴無氣血物質的收藏轉變,單純為小腸經氣血物質的傳輸之處,故為小腸經俞穴。
  4. 本穴屬木。屬木,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的氣血物質除別走督脈的氣血為上行外,循小腸經傳輸的氣血則為橫向下行腕骨穴,表現出風木的橫行特徵,故本穴屬木。
後溪穴
  • 穴位含義:小腸經氣血由此上行督脈。[2]
  •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純陽之氣和水濕風氣。
  • 運行規律:純陽之氣循天之上部外走督脈,水濕風氣橫走腕骨穴。
  • 功能作用:強化督脈陽氣。
  • 所屬經絡:後溪穴屬於手太陽小腸經。

位置

此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尺側,微握拳,當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簡單來說就是手握成拳頭時,手掌橫紋的盡頭處就是後溪穴。

主治

頭痛項強、目赤腫痛、落枕、耳聾、耳鳴、鼻衄、癲癇、瘧疾、黃疸、盜汗、腰背腿痛、肘、臂、手指攣急等。

操作

  • 原則:寒則補之或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 針法:後溪穴,直刺0.5-1寸,局部脹痛。
  • 灸法:後溪穴,艾條灸5-20分鐘,後溪穴,艾炷灸3-5壯。
  • 按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後溪穴穴位,每次按摩5分鐘,每天按摩2次。
  • 簡單操作:可以把後溪穴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鬆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的效果,每小時刺激3~5分鐘就足夠了。
    後溪穴

配伍

後溪穴配合谷穴治手指攣痛; 後溪穴配人中穴治急性腰扭傷; 後溪穴配列缺穴、懸鐘穴治項強痛; 後溪穴配天柱主治頸項強直、落枕;配翳風、聽宮主治耳鳴、耳聾。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性腰扭傷、落枕、耳聾、精神分裂症、癔病、角膜炎等。

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咬肌。皮膚由尺神經手背支和手掌支雙重分布。皮下組織內除皮神經外,還有手背靜脈網的尺側部。針經皮膚、皮下組織,進入小魚際肌的小指展肌,在小指對掌肌的前方,再進小指短屈肌與第五掌骨之間。以上三肌均由尺神經深支支配。

熱點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