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噶喇海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吐噶喇海峽 |
中文名稱: 吐噶喇海峽 連接: 東海與太平洋 統稱: 吐噶喇群島各島之間的三條水道 影響: 對中國東部近海的水文等有影響 |
吐噶喇海峽,連接東海與太平洋,是吐噶喇列島北端(口之島)與大隅群島南部(屋久島)之間的水道,寬為56公里即30海里,是所謂第一島鏈地帶的重要海峽。命名規則:琉球群島-日本列島上,兩個地點之間的水道,以南方的地點命名,大隅海峽、宮古海峽等等都是如此。
航權:中部水道(6海里即11公里之寬)並非領海(是專屬經濟區),是國際水道,各國船隻都可通行。
2016年6月15日報道,"中國軍艦進日本領海 中日異口同聲:未違法",在國際水道,中國有權通過 。[1]
所指對象
吐噶喇(Tokara,漢語讀音tugala)海峽是吐噶喇列島北端(口之島)與大隅群島南部(屋久島)之間的水道,寬為56公里即30海里。
命名規則:琉球群島-日本列島上,兩個地點之間的水道,以南方的地點命名,大隅海峽、奄美海峽、宮古海峽、石垣水道(石垣海峽)、與那國海峽等都是如此。
其水道名稱值得了解:內部的為內水道,吐噶喇列島南方的外水道稱奄美海峽。
吐噶喇列島隸屬日本鹿兒島縣,位於日本九州島的西南方向,是薩南群島的一部分,薩是薩摩的簡稱,是鹿兒島縣在古代的稱謂。
區別對象
吐噶喇海峽並非吐噶喇列島各島之間的水道統稱。其各島之間的水道為內水道,
知名的三條水道是:口之島(和中之島之間)的口之島水道,中之島(和諏訪之瀨島之間)的中之島水道,諏訪之瀨島(和惡石島之間)的諏訪之瀨水道。
國際水道
日本的兩種領海制度
日本的兩種領海制度:按着日本領海法律制度的規定,日本實行12海里領海寬度,但在宗谷海峽、津輕海峽、大隅海峽以及對馬海峽東西水道共五處海域實行3海里領海寬度,
從而在海峽中間留出了專屬經濟區通道,使這五處海峽水道成為實行自由航行制度的非領海海峽。另有一些海峽的寬度超過了24海里,比如宮古海峽,也構成了非領海海峽。但是,除這些非領海海峽和日本一些內水航道外,包括吐噶喇海峽、2004年發生漢級核潛艇事件的石垣水道等在內的大部分日本諸海峽水道都是適用過境通行制度的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
國際海峽主要是指連接公海或專屬經濟區一個部分和公海或專屬經濟區另一部分的適用過境通行制度的用於國際航行的領海海峽。1982年公約使用了"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這一稱謂,通常被簡稱為"國際海峽"。這裡用"主要是指"是因為,按着1982年公約第三部分的規定,除第37條規定的適用過境通行制度的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外,還有一些海峽也可以被籠統地稱為國際海峽,比如海峽當中存在專屬經濟區或公海的非領海海峽-如台灣海峽、宮古海峽等,連接專屬經濟區或公海與領海的海峽,由條約專門規定的海峽等等,這些海峽根據不同情況適用自由航行、不受阻礙的無害通過以及條約專門規定等不同的通過制度。
中部非領海
吐噶喇海峽寬為56公里即30海里,這裡,日本實行12海里領海寬度,中部6海里即11公里之寬不在領海範圍,是國際水道,各國的船隻都可通行。
雙方表態
吐噶喇海峽、宮古海峽等等是國際水道,中國有權通過。類似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台灣海峽,是國際水道,日本韓國等國的船隻都可以通行。
2016年6月15日,"中國軍艦進日本領海 中日異口同聲:未違法"。有的日本人不理解,但是日本防衛省稱,今晨一艘中國東調級情報收集艦從東南方向進入九州鹿兒島縣口永良部島西部領海,並表態,中國海軍的行為沒有違反國際海洋法相關條約。中國國防部新聞局就日本防衛省稱中國海軍軍艦進入日本領海答記者問表示,中國軍艦通過吐噶喇海峽符合航行自由原則。
吐噶喇(Tokara,漢語讀音tugala)海峽:
著名的日本暖流(日本稱為黑潮)的主幹流會從南方台灣島的東側,琉球群島的西側,通過吐噶喇海峽,到達日本本島東南岸。由於吐噶喇海峽較窄,一部分洋流無法通過吐噶喇海峽,這部分支流繼續會北上進入黃海、渤海、日本海。對中國東部近海的水文、氣象、漁業等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