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向文琳,琉球國武術家,擅長於琉球國的武術,其間曾向京師善撲營的教官學習刀槍、拳法等武術。
唐手歷史
1922年(大正11年),在日本文部省主辦的第一回體育展覽會上,船越義珍(富名腰義珍)表演了唐手。這引起了日本武道家的極大關注,其中包括了柔道的創始人嘉納治五郎。次年的6月,嘉納治五郎等200餘名柔道有段者聆聽船越的解說。船越逗留東京,指導唐手。 在此同一時期,本部朝基於同年11月參加了在京都舉行的武術比賽,一拳擊倒了俄羅斯拳擊手,向世人展現了唐手的實力。日本人見到了唐手的實力,紛紛學習唐手。本部於同年在大阪開始指導唐手。在本部和船越二人的影響下,日本各大學紛紛設立了唐手部。 1924年(大正十三年),本部朝勇在沖繩創立沖繩唐手研究俱樂部,1926年更名為沖繩唐手俱樂部。該俱樂部成為唐手家技術的交流場所。著名參加者有花城長茂、本部朝勇、本部朝基、喜屋武朝德、知花朝信、摩文仁賢和、宮城長順、許田重發、吳賢貴等人。[1]
個人簡介
向文琳(真壁里之子親雲上朝顯,1769年-1824年或1825年)琉球國武術家,擅長於琉球國的武術「手(ティー)」。真壁御殿三世向元輔(真壁按司朝義)第四子。童名思良金。
向文琳自幼就展現出其武術天賦,十五六歲時臂力驚人,琉球二十村中無人能與他相匹敵。1794年12月,向文琳隨琉球進貢使團前往清朝,其間曾向京師善撲營的教官學習刀槍、拳法等武術。
向文琳特別擅長的腿功「騰空踢腿」,據說是他在京師學到的「查拳」拳術中的一種技法,其運動量大,難度高,威力巨大。向文琳將這種技法帶回琉球,為唐手拳(即後來的空手道)的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 唐手簡介
唐手,是日本一種徒手搏擊武道。唐手傳自中國古代拳法,後傳至沖繩,然後發展成獨立的徒手武道。因該術傳自中國,故名唐手。以後,隨着日本各代專家的研習與發展,而成為後來所說的空手道。
唐手的技術也包括踢、打、摔、拿諸技,但主要以拳打腳踢為主。其中手的用途最為突出。
唐手和其他日本武道一樣,是非常注重實用性的。但其和其他日本武術不同的是,有型(套路)的訓練。
唐手是一種非常霸氣的武道,非常講究快速乾脆,及攻擊的殺傷性,往往有一擊必殺之說。故常人被唐手專家重擊一拳,往往會受到嚴重的傷害。[2]
參考文獻
- ↑ 琉球已丟失百年,為何至今仍舉辦大清冊封?難道僅為了吸引遊客?網易訂閱
- ↑ 琉球王國對古代中國古典文化的受容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