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李開復曾任職蘋果公司,創建微軟中國研究院,之後轉戰Google, 2009年離職創辦創新工場,這些不同的角色讓他的人生富有傳奇色彩,但命運總在不經意間轉折。一場疾病讓他對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體悟。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是李開復對過去一年的動情回顧,情真意切,字字珠璣。真實地再現了作者在病中的所思所想,讓讀者看到了他重生之後日漸成熟的人格魅力與價值觀。不忘初心,心懷感恩,隨緣隨喜,這是當身邊人問及他抗癌心路歷程時,他給出的唯一答案。

這本書寫出了作者患病期間的人生感受,可謂勸世賢言。讀之,能從中獲益匪淺。

作者簡介

李開復博士於2009年9月在中國北京創立創新工廠,幫助中國青年成功創業,創新工廠立足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雲計算等領域。在此之前,曾就職於谷歌、微軟、蘋果等世界頂尖科技公司,並分別擔任全球副總裁職務。曾以最高榮譽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並於1988年獲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博士學位。分別於2011年、2015年被授予香港城市大學榮譽博士、卡內基•梅隆大學榮譽商業管理博士。李開復博士還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的院士。曾任美國「百人會」副會長。2013年當選為《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

原文摘錄

這場病告訴我:不要把每件不如意的事都看成一個「果」(像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受到懲罰),而或許這個災難其實是一個「因」,是讓自己學習成長的機會。 ……最後是付出之後不求回報,也完全不在乎是否會得到回報。因為我為一個人付出了愛與關懷,這個「付出」的行為就已經完成了,而我也只是在某一個時刻不假思索地做了該做的事。 對於過去曾經傷害我、打擊我的人,我不僅寬恕他們,也感恩他們。因為他們是在不夠完滿、不夠成熟的狀態下,可能內心還有恐懼,還有很多欲望,所以才做出了傷害別人的行為。 而我在對人性失望、質疑之後,漸漸從中提煉出這樣一種體會,反而使我對各種負面行為充滿了同情和理解,讓我的內心更為強大。最後,那些傷害不但漸趨消散,我還可以懷着深摯的祝福,希望他們早日脫離恐懼的威脅,讓自己更趨圓滿。 五個壓力調整秘訣,特別是第五點: (1) 自己認為沒有病,然後結果相符合,就相信了。 (2) 必須做的就做,其它的一概拒絕。 (3) 多交點正向朋友,補充正能量。 (4) 煩的時候就去睡覺。 (5) 碰到不好的事情,就想:跟癌症比,這真不是回事兒。

書評

負能量爆棚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不公,越來越發達的網絡,讓我們看到了有錢人的日常,他們的生活是什麼,他們的娛樂是什麼,慾壑難填斥着大腦,你開始變得焦躁,嫉妒,憤懣.....

金銀細軟,無盡玩樂,羨煞風景,姣好容顏,你看看自己,每天一復一日的工作,只為了也許只夠買一雙鞋的月工資,也許你在朋友圈同齡人里也許還算混的過去,白領的職位,一天下來忙來忙去,坐在電腦面前熬的一臉油光,看看自己還剩下什麼,黑眼圈,呼之欲出的大痘,還有那些怎麼折騰也掉不下去的贅肉。你開始厭倦你的工作,厭倦你的領導,厭倦周而復始的生活,你開始努力積極向上,希望通過努力換來相應的回報。偶爾心煩時候依然想逃離,你開始計劃出行,希望能帶來改變,可是每一次的匆匆旅行回來之後,剩下的卻是囊中羞澀的不安,為什麼我的生活是這個樣子的?!

人的物質基礎和精神世界一定要並駕齊驅,當倆者脫離太遙遠的時候,你會很痛苦,當你擁有眼前的物質基礎時,你只能做到在這個範圍內滿足自我的精神需求,然而當精神世界遠遠高於物質基礎的時候,你的「我執」將不被控制,如果佛語能很清楚的用語言來解釋「我執」,就是人們執着於自己的缺點,自大,自卑,貪婪,自我...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前幾日閱讀了李開復的《向死而生》, 「癌症面前,人人平等」才讀一半了,不知道用什麼形容我的心情,罹病一年多,讓李開復經歷了生死的考驗,使他發現是蒼天對他的警醒,不要被無止境的欲望所壓迫,要懂得釋放自己,慢節奏享受生活,開始感悟親情,開始回憶戀愛時光,開始與自己的靈魂對話,不再那麼急迫的效率化的工作,在病中的覺悟,讓李開復清楚的認識到,世界不會因為一個人而改變,無盡的對自己的要求,無形中的壓力,透支的身體,是他用健康換來的事業上的成功,調整了自我,放慢了心態,對死亡的畏懼,讓他開始懂得感恩,懂得享受生活。

可是我真的很想說,這本書說的沒錯,因為它講的是李開復,一個已經把自我價值最大化的人,一個不需要因為生計而奔波的人,一個不用天天擠公交車還房貸的人,一個不用考慮他孩子未來上哪個小學,一個不用請假就可以旅行的人,他的自我追求依然那麼緊迫,導致毒素的激增,身體給了他警示,聰明的人應該知道什麼時候放手。拋開李開復這樣的勵志偶像尚且這麼多煩惱,可見世界是公平的,因為你的眼光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面,他能擁有羨煞旁人的一切,他同樣也能承受旁人不能承受之重。

在那些我們不能操控的未知中,我們唯能做的只有不斷的修善自我,平寧心境,把想做的能做的事情記下來,一點點一步步的靠近夢想,不要再狂言世界因你而不同了,歸於平淡的心,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放下那些自大,自卑,貪婪,自我....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