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向海濕地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向海濕地保護區

中文名稱;向海濕地保護區

占地面積;10.67萬公頃

景點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級景區

地理位置;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

向海濕地保護區位於白城地區通榆縣西北面向海水庫南面,科爾沁草原東部邊陲,面積為10.67萬公頃,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觀賞中國西部草原原始特色的沼澤、鳥獸、黃榆、葦盪、杏樹林和捕魚等自然景觀為主的風景區,素有"東有長白、西有向海"的美譽。[1]

區內為典型草原濕地地貌,三條大河霍林河額木太河洮兒河橫貫其中,區內兩個大型和上百個小型自然泡沼星羅棋布。區內蜿蜒起伏的沙丘,波光瀲灩的湖泊,千姿百態的蒙古黃榆,綠浪韶滾的蒲草葦盪,牛羊親吻着草地,魚蝦漫遊於池塘,漁翁、牧童、炊煙、農合……構成了一組秀麗的田園詩,一幅淡雅的風俗畫。

區內自然資源豐富,有200餘種草本植物和20多種林木;有魚20多種、鳥類173種、鶴類15種,占全世界現有鶴的40%;珍稀禽類有丹頂鶴、白枕鶴、白頭鶴、灰鶴、白鶴、天鵝、金雕等,成為遠近聞名的"鶴鄉",現已被列入世界A級濕地名冊。這裡還是各種走獸出沒的天然動物園,在草地中、樹林裡生活着狍子、山兔、黃羊、狐狸、獵子、灰狼、黃鼠狼、艾虎等30餘種大大小小的動物。

向海保護區的保護範圍包括向海蒙古族鄉烏蘭花鎮興隆山鎮同發牧場等4個鄉(鎮、場)中的部分村屯,共有人口15000名,從事着農、林、牧、漁各業生產。

交通:從白城至向海柏油麵公路93公里。

序言介紹

向海濕地保護區面積為10.67萬公頃,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觀賞中國西部草原原始特色的沼澤、鳥獸、黃榆葦盪、杏樹林和捕魚等自然景觀為主的風景區,素有「東有長白、西有向海」的美譽。

地理位置

向海濕地保護區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南部通榆縣西北面向海水庫南面,科爾沁草原東部邊陲,

自然氣候

區內為典型草原濕地地貌,三條大河霍林河、額木太河、洮兒河橫貫其中,區內兩個大型和上百個小型自然泡沼星羅棋布。區內蜿蜒起伏的沙丘,波光瀲灩的湖泊,千姿百態的蒙古黃榆,綠浪韶滾的蒲草葦盪,牛羊親吻着草地,魚蝦漫遊於池塘,漁翁、牧童、炊煙、農合……構成了一組秀麗的田園詩,一幅淡雅的風俗畫。

區內自然資源豐富,有200餘種草本植物和20多種林木;有魚20多種、鳥類173種、鶴類15種,占全世界現有鶴的40%;珍稀禽類有丹頂鶴、白枕鶴、白頭鶴、灰鶴、白鶴、天鵝、金雕等,成為遠近聞名的「鶴鄉」,現已被列入世界A級濕地名冊。這裡還是各種走獸出沒的天然動物園,在草地中、樹林裡生活着狍子、山兔、黃羊、狐狸、獵子、灰狼、黃鼠狼、艾虎等30餘種大大小小的動物。

旅遊景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境,科爾沁草原中部。總面積為10.67萬公頃,為典型的草原地貌。南北最長 45 公里,東西最寬 42 公里,西與內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與洮南市相鄰。保護區南部有霍林河貫穿東西,中部有額穆泰河流進濕地,北部引洮兒河水注入水庫。保護區橫跨通榆縣五個鄉鎮場、十二個村、三十二個自然屯,二萬人口在區內從事着農、林、牧、副、漁各業生產。

區內自然資源豐富,有20多種林木和200餘種草本植物。三條大河(霍林河、額木太河、洮兒河)橫貫區內,22個大型和上百個小型自然泡沼星羅棋布,產魚20多種;鳥類173種,隸屬16目、40科、98屬,其中有鶴類6種,占全世界現有15種鶴類的40%。珍稀禽類有:丹頂鶴、白枕鶴、白頭鶴、灰鶴、白鶴、天鵝、金雕等,成為遠近聞名的「鶴鄉」。1981年建立自然保護區,面積105400公頃。1992年,我國加入了《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後,向海即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冊》。同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評定為《具有國際意義的A 級自然保護區》。1993 年被中國人與生物圈委員會批准納入「生物圈保護區網絡」。國家郵政局曾於2005年7月30日發行《向海自然保護區》特種郵票一套四枚。

借用「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句來描述丹頂鶴故鄉——向海的瑰麗景觀再恰當不過。向海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西北部,2009年「向海鶴舞」被評為「吉林八景」之一,在中國吉林省享有「東有長白,西有向海」之美譽,是吉林的象徵。[2]

「鶴之故鄉、人間天堂」鶴鄉之前世今生,魂牽夢繞不了情。

乾隆皇帝曾在向海親筆題下「雲飛鶴舞,綠野仙蹤。福興聖地,瑞鼓祥鍾。」的碑文。

荷蘭親王貝恩哈德到向海觀光後,深有感觸地說:「這真是人間仙境!」

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喬治阿其博先生考察向海後說:「我到過世界上50多個國家的自然保護區,象向海這樣完好的自然景觀、原始的生態環境、多樣性的濕地生物,全球也不多了,這不僅是中國的一塊寶地,也是世界的一塊寶地。」

珍:向海濕地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1992年,向海自然保護區被列入拉姆薩爾公約《世界重要濕地名錄》,並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評為「具有國際意義的A級自然保護區」, 每年吸引大批專家學者來此考察、觀光,進行學術交流。國內的鳥類學者和鳥類愛好者,每年也都來此開展科學研究,觀看各種水禽和欣賞濕地風光。向海,已成為我國東北地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地和科研教學基地之一。

絕:除了鼎鼎大名的丹頂鶴,全世界15種鶴類中,向海就有6種,是遠近聞名的「鶴鄉」;各種珍稀鳥類共173種,《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的鳥類向海有49種。另外,這裡各種獸類、魚類、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是亟需保護的珍貴的天然博物館。

神:向海是個令人情牽夢縈的地方。關於向海的動人傳說多如天上的繁星。神奇的是,據說每一個來過這裡的人都會經歷一次傳奇的體驗,留下一段動人的故事,成為他們畢生難以忘懷的情結。

向海旅遊區是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由西向東微微傾斜,海拔在156—192米之間,壟狀沙丘與壟間窪地交錯相間排列,呈西北---東南方向延伸,從而形成了沙丘榆林、茫茫草原、蒲草葦盪、湖泊水域的自然景色,孕育了種類極其豐富、起源原始古老的生物資源。通榆縣委、縣政府依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資源特色,大力開發旅遊業,加快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舉辦了系列旅遊活動擴大宣傳影響面,吸引大量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度假。主要的景點有鶴島、博物館、百鳥園、沙灘浴場、遊船渡口、千鳥巢、香海寺、郁洋淀、蒙古黃榆、風車、杏樹林等30多個。[3]

鶴島

位於向海保護區管理局所在地西南4公里處,三面環水,一面臨山,植被多樣,灌木蔥蘢,環島水域內,蒲草葦盪高可過人,茂密連片,最值得一看的當然還要數人工馴化成功的半散養的丹頂鶴

博物館:是向海自然保護區的微觀縮影,體現了向海濕地特性,尤其各種動物栩栩如生。一幅幅白顴築巢,鶴翔雁舞,仙鶴育雛等真實照片,會把你帶入神奇的動物世界。

香海寺

1664年清朝順治初始,在向海建了一座喇嘛廟,取名「青海廟」,一九七二年在「破四舊」中毀掉。一九九四年始,對廟宇進行了重新修復,已故國家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將其題名為「香海寺」。寺內幾株參天古榆有幾百年的歷史,如今仍是枝繁葉茂,鬱鬱蔥蔥,人們還賦予古榆美麗動聽的傳說。

蒙古黃榆林

黃榆光觀區距縣城約60公里,那裡有一片亞洲最大的蒙古黃榆林,面積約50平方公里。蒙古黃榆樹是亞洲稀有樹種,屬於榆科、榆屬,是天然次生林,是乾旱地區沙丘崗地上特有的樹種。

旅遊指南

【觀賞時間】6月-10月

【票 價】30元

【地 址】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向海鄉興隆山鎮西南2千米處

【乘車路線】長春至向海旅遊客車已開通。或先坐車至通榆,從通榆有多次客車直達向海

【自駕線路】長春經長嶺(96公里)到通榆(120公里)走省道,路況還可以,從通榆到向海自然保護區的路程有83公里。走山區公路,路況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路面較窄,需小心駕車。

歷史文化

CCTV1曾經播出過的電視劇《永遠的田野》是電視製片人叢麗「田野三部曲」的收山之作,是電視劇《希望的田野》和《美麗的田野》的姊妹篇和結束篇。《永遠的田野》由程煜領銜主演。與前兩部相比,該劇主題更宏大,它從保護生態的角度出發,講述了人與自然、人與生態、人與土地的和諧主題。《永遠的田野》以向海自然保護區為實景拍攝基地,通過劇中望海村村民對自然掠奪性的開發所造成的惡果,體現了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係。

2011年7月1日,吉林省「引察(察爾森水庫)入向(向海濕地)」應急調水儀式在洮兒河上游龍華吐樞紐工程現場舉行,此次應急補水為向海濕地注入了生命之水。

省政府副省長、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總指揮王守臣、省政府副秘書長、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副總指揮劉延春、市長李晉修、松花江防總常務副總指揮、松遼委主任黨連文等領導出席調水儀式。

儀式由劉延春主持。

李晉修在調水儀式上致辭,他說,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分布地域最廣的自然景觀類型之一,已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向海濕地的生態保護,歷來備受國家及省領導的關注。溫家寶總理早在1998年任副總理時就提出:要保護好東部的長白山和西部的向海,確保吉林生態環境良好。面對向海濕地不濕、生機不存的嚴峻形勢,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水利部、松遼委及時做出「引察入向」應急調水8000萬立方米的決定。這是拯救濕地、改善生態的戰略性舉措。我們一定要百倍珍惜來之不易的生命之水,加快推進「引察入向」、「引洮入向」工程建設,為保護好向海濕地這張吉林省名片做出貢獻!黨連文在致辭中表示,將繼續發揚團結治水的精神,與吉林省各部門通力合作,加大對吉林省水利改革發展的支持力度,共同推動吉林水利實現跨越式發展。

王守臣在致辭中指出,由於連年乾旱,向海濕地嚴重缺水,出現了大面積萎縮,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大量珍稀植物瀕臨滅絕,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國家防總決定從察爾森水庫應急調水挽救向海濕地。這是國家防總、水利部、松花江防總、松遼委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生活、生產、生態、抗旱一起抓的重大舉措。是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一次重要實踐,必將進一步改善向海濕地生態環境,更好的挽救瀕臨滅絕動植物,使向海濕地恢復鶴舞鳥鳴、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盛景。

省林業廳廳長張德新、省水利廳廳長宿政、副市長包維國、市政府秘書長許廣山、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松遼委及洮南市、通榆縣有關人員出席調水儀式。

儀式前,王守臣一行還實地視察了察爾森水庫下游洮兒河流域鹽鋪水庫、鹽鋪水庫跌水四號溝、石灰窯泡、永茂橋調水情況。

據悉,近年來,由於受嫩江流域來水持續偏枯影響,向海濕地嚴重萎縮,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濕地面積從3.6萬公頃銳減到0.36萬公頃,減幅達到90%。向海水庫水位已降至死水位以下,乾涸水面達43.4平方公里,占水庫面積的63.5%。此次調水是繼2004年成功實施引察濟向生態應急補水後,又一次有效保護濕地生態環境的成功實踐。

向海保護區以其優美的自然景觀、豐富的鳥類資源和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吸引着國內外許多專家和有關國際組織,前來進行調查和開展科研活動。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和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等單位,曾先後在這裡舉辦過水禽調查和濕地管理培訓班;國內的鳥類學者和鳥類愛好者,每年也都來此開展科學研究,觀看各種水禽和欣賞濕地風光。向海,已成為我國東北地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地和科研教學基地之一。

相關視頻

醉美向海濕地航拍

吉林白城通榆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際AAA級自然保護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