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呂家河民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呂家河民歌

呂家河民歌流傳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鎮呂家河村的民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呂家河民歌歷史悠久,早在周宣王時即已廣為流傳。呂家河的民歌按內容可分三類:陰歌、陽歌和長篇敘事詩。呂家河民歌的曲調十分優美,既有江南小調的纏綿,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放;既有中原曲調的圓潤,又有西北民歌的高亢。呂家河民歌內容的時空跨度較大,遠至黑暗混沌三皇五帝,近至辛亥革命、抗日戰爭,以至於合作化時期,都有不少民歌涉及。呂家河民歌的曲調也多,大江南北的曲調在此多有反映。

2008年6月7日,呂家河民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傳統音樂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編號:Ⅱ-83。

基本內容

中文名:呂家河民歌

申報地區:湖北省丹江口市

遺產編號:Ⅱ-83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非遺級別:國家級

歷史淵源

呂家河民歌源遠流長。《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關雎》為《詩經》的開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至今流傳在呂家河一帶,有一首民歌《年年難為姐做鞋》的唱詞是:「關關雎鳩一雙鞋,在河之洲送過來。窈窕淑女難為你,年年為姐來做鞋。」這首民歌的歌詞與《關雎》的詩句何其相似,無論《關雎》是由採風者在《年年難為姐做鞋》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民歌,還是《年年難為姐做鞋》是《關雎》在民間的流傳變異,都說明二者有一定的淵源關係。

武當道廟從627年—649年(唐朝貞觀年間)開始修建,到960年~1279年(宋代)已有相當的規模。元朝、明代大修武當山。在全中國範圍內調集了30萬民工,歷時13年之久。30萬民工來自大江南北,他們也帶來中國各地的歌謠。而呂家河村所在的官山鎮,是當年修武當山時專門供給武當山民工吃糧食的信者糧莊。所以呂家河民歌之豐富,曲調之廣,歌手眾多。

代表作品

呂家河民歌代表曲目有《龍三姐拜壽》《梁山伯與祝英台》《秦雪梅弔孝》《鬧五更》《站花牆》等。

社會影響

重要演出截至2015年,先後有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100多家國內新聞單位,[1]美、英、日、韓等10多家國外媒體對呂家河民歌進行了大力宣傳和推介,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反響。

2019年9月22日,首屆呂家河民歌會在湖北十堰大明峰舉辦,來自陝西、廣西、四川、寧夏、內蒙古、雲南、青海、重慶、新疆、甘肅、西藏、貴州、湖北13個省市區的藝術家用民歌展現鄉土風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