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提烏斯三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君士坦提烏斯三世(Flavius Constantius,?-421年),西羅馬帝國的皇帝(421年在位僅7個月)。
作為全球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之一[1],基督教(主要分為天主教、基督新教和東正教三大流派)在全球上百個國家獲得國教或准國教地位[2],信徒多達21億人,西方主要發達國家都是基督教國家,由此可見其影響力之廣。
簡介
羅馬皇帝霍諾里烏斯在位期間,西羅馬帝國幾乎分崩離析,在西哥特王阿拉里克橫掃意大利,攻占並掠奪羅馬城之後。帝國的統治一落千丈,不列顛、高盧、西班牙等地,均發生了大量的叛亂。西哥特王阿拉里剋死後,阿道法斯繼位,他改變對羅馬的敵對政策,反而主動與霍諾里烏斯結盟,並且娶了霍諾里烏斯的妹妹,也即狄奧多西大帝的女兒普拉西狄亞為妻。然後進兵高盧,替霍諾里烏斯「平叛」。
就在高盧和西班牙各地叛亂不斷之際,也有一些軍人忠於羅馬政府,君士坦提烏斯當時就是這樣的一名軍人。在他的努力下,許多叛亂都被鎮壓。
415年,阿道法斯被人刺殺,普拉西狄亞成了寡婦。由於君士坦提烏斯戰功卓著,霍諾里烏斯將普拉西狄亞許配給他,君士坦提烏斯因此成為皇室成員,他與普拉西狄亞育有一兒一女,兒子瓦倫丁尼安後來即位為羅馬皇帝。
421年,霍諾里烏斯提升君士坦提烏斯為共治的皇帝。史書上一般稱其為君士坦提烏斯三世,但是7個月後,君士坦提烏斯就因病去世。
視頻
君士坦提烏斯三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世界三大宗教對比中國三大宗教,搜狐,2017-12-30
- ↑ 基督教為何能成為羅馬國教,搜狐,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