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聽琴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聽琴序》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選自《曾鞏文集》·卷五十二·南豐先生集外文卷下。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原文

凡有貴於物者,豈特物不能勝之歟?抑亦無所待於物故也?世之有學者名占一藝,苟不期於徇物,則亦足貴矣。然以自售,然後人得而賤之。故工於藝者,常恐人之羞薄,則往往拂人之好,而自要其簡重。雖求之者愈勤,而拒之者愈堅,然不知人亦愈羞薄之也。

琴之為藝,雖聖人所不廢也。其製作之意,蓋有所寓。而至其所聞者,不出乎幾席之間,而所感者常在乎滄浪之濱,崔嵬之顛,亦已至矣。雖然,聲自外入也,使聞於彼而應於此者猶且如此,況不自外入者乎?故樂之實不在於器,而至於鼓之以盡神,則樂由中也明矣。故聞其樂可以知其德,而德之有見於樂者,豈亻繫於器哉?惟其未離於器也,故習之有曲,以至於有數,推之則將以得其志,又中於得其人,則器之所不及矣。故樂作而喜,曲終而悲,豈能易吾於須臾哉?若夫吾之心在於雁門,吾之目在於鴻鵠,則雖九奏於吾之前,猶不聞也。故之作,有厭乎人之耳者,豈非自外入,無有久而不倦者乎?雖然,吾嘗學琴於師矣。反宮於脾,而聖亦不廢也;反商於肺,而義亦不廢也;反角於肝,而仁亦不廢也;反徵於心,而禮亦不廢也;反羽於腎,而智亦不廢也。方其時也,非春也,求之於律則不中夾鍾,物安得而生哉?非夏也,求之於律則不中賓,物安得而長哉?非秋也,求之於律則不中南呂,物安得而斂哉?非冬也,求之於律則不中應鐘,物安得而藏哉?故無出無內,無緩無急,無修無短,巧曆不能盡其數,豈止於十九八六而已耶?故聞者無聞也。其神之游,東不極於碣石,南不極於北戶,西不極於流沙沈羽,北不極於令正之谷,則鳥何從而舞?何從而躍?六馬何從而仰秣?景風何從而翔?慶云何從而浮?甘露何從而降?醴泉何從而出?吾之琴如是,則有耳者無所用其聽,尚何厭之有哉?

則凡貴者,且不足貴也。故在鄭則不淫也,在宋則不溺也,在衛則不煩也,在齊則不驕也。用之於祭祀,則鬼神亦蒞乎其所矣,尚何煩於知音哉?若乃當春而叩商,及秋而叩角,當夏而叩羽,當冬而叩徵,雖知四時之行,在我未免乎有手動弦也。某人嘗與鞏適撫之金溪,因以琴稱,而不知吾之琴也。某人苟知所存不在弦,所志不在聲,然後吾之琴可得矣。雖然,他日祭酒之堂,樽俎之宴,追三代之遺風,想舞雩之詠嘆,使聞者若有所得,則庶幾不愧於古人矣,尚何恨於羞薄哉!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2]後,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四年,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唐論》是代表作,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著名有《墨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曾鞏也擅長寫詩,有四百餘首傳世。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

視頻

聽琴序 相關視頻

濟南:曾鞏入齊九百五十年,南豐祠前憶南豐
紀念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動漫故事 南源耕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