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聽秋聲館詞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清丁紹儀撰。二十卷。紹儀有《清詞綜補》已著錄。是編自序撰於同治八年(1869),成書當在此間,約二十萬字。廣涉明、清詞壇逸事,對諸多未見別人論及之作家、作品,有恰切評論。論詞以浙派為根基,對朱彝尊的《詞綜》推崇備至,其雲: 「自竹垞太史《詞綜》出而各選皆廢,各家選詞亦未有善於《詞綜》者。」 又主張兼顧格調、才學、性靈三端,對常州派的比興寄託說也加採擇,立論多有可取之處。唐圭璋據此收入《詞話叢編》。丁氏論詞主性靈、才學、格調「缺一不可」,而「格調最宜講究」,儼然為詞學中之格調派。是書對前代詞人詞作雖有論錄,但主要是評騭清代詞人之什。

作者簡介

丁紹儀

內容預覽

昔歲癸巳,識鍾仲山於漳州。時仲山喜為詩,余喜為詞,兩人窮日夕為之,以相角。越歲,仲山別去。余旋以一官自效,奔走南北,不能如前專力。久之,自覺不工,輟不復作。逮重遊閩嶠,仲山猶時時為詩,余則瞠乎後矣。比遭廢棄,思欲重理故業,而心機窒寒,竟不成句。閒居無俚,就見聞記憶所及,或因詞及事,或因事及詞,拉雜書之,藉以消耗歲月。惜仲山觀察西蜀,相隔萬里,不及與之商榷。然為此無聊筆墨,豈夙昔故人所期於余哉。積久成帙,禧兒請付手民。刊既竣,綴此以志余愧。若謂意有所忮,信口雌黃,則余豈敢。時同治八年己巳秋九月,丁紹儀識於福州寓廬。 [1]

參考文獻